作為遠近聞名的“工程電氣島”,揚中今年的重點產業(yè)項目有目共睹:今年以來,揚中市成功引進百億級項目4個,百億元重大項目落戶數居全市之首。21個“四大行動計劃”產業(yè)項目在建16個,57個市級重點產業(yè)項目在建37個,69個重點城建項目在建46個,開工率分別達76%、65%和67%。這一串激動人心的數字背后,提質增效是其最強音,揚中打造“智能電氣島”的框架已全面拉開。
記者10日趕赴揚中市重大產業(yè)項目建設現場,盡管烈日炎炎,但各項目現場卻是一派熱氣騰騰的工作場景,可謂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有能集團:走在“智能電氣化”的最前端
有能集團時,地表已經燙手。在有能集團新廠區(qū),一排排標準化廠房林立,新上的智能輸變電設備項目的4萬平方米廠房剛剛竣工,設備正在安裝調試,研發(fā)樓也已封頂,正在裝潢,一個新廠區(qū)已經顯山露水。
有能集團副總裁陳啟華介紹,這里僅僅是有能集團“智能設備產業(yè)園”中的一期,以生產智能元器件、開關柜,風電變流設備、大功率變頻及測試設備及信息傳播數字設備為主,規(guī)劃200多畝土地,投資10個億,分期實施,而當天所見只是一期的啟動部分,由于其符合國家的新型產業(yè)政策和產業(yè)導向,所以拿到了土地“點供”指標。
“在其核心技術領域,有能集團完成了江蘇省首臺(套)風電測試平臺的研發(fā),被列入江蘇省重大設備推廣和示范項目,能模擬不同工況下設備的產品特性,可提供給風電、風機廠家進行產品測試,目前企業(yè)已與航天萬源在無錫共建了一個1:1開放式測試平臺,鎮(zhèn)江在建的這個可望打造成國家級的測試平臺。”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測試平臺,其實我們是在做一個行業(yè)的標準。”陳啟華說這話時,底氣十足,因為有能集團的自主研發(fā)力量可謂雄厚:他們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還成立了電氣智能化研究院,與東南大學合建了一個電氣研究所,而這些自主研發(fā)力量的投入,才打造出了有能集團整體產業(yè)鏈的高端。
有能集團積極策應國家智能電網建設,今年,其加速發(fā)展態(tài)勢已顯現:今年集團將新增伺服驅動沖剪復合中心、鈑金柔性加工線、數控轉塔沖床和數控沖床等各類生產、檢測設備967臺(套),新建7座生產車間及辦公研發(fā)樓等,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建成后,形成年產智能化中壓開關柜8500臺、智能化中壓斷路器12500臺、大功率變頻設備230臺(套)生產能力,新增銷售收入16億元、利稅2.0億元以上。
銀佳集團:結盟央企瞄準海上風電設備市場
與有能集團不同的是,銀佳集團走的是一條“結盟共贏”之路。
銀佳集團的發(fā)展,可謂見證了揚中“工程電氣島”的發(fā)展歷程。總面積僅332平方千米的揚中,不處于交通樞紐,資源也不豐富,改革開放初期,揚中人憑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從橋架、母線、開關柜“三大件”,到電氣元器件,圍繞一個“電”字做文章,隨著西門子、ABB等電氣行業(yè)世界500強企業(yè)先后落戶揚中,使這里成為全國最大的工程電氣市場。而憑借電氣設備、應急電源、消防電子等傳統(tǒng)產品,銀佳集團的業(yè)績和實力走在了揚中的前列。
但發(fā)展到今天,傳統(tǒng)行業(yè)已進入競爭白熱化和微利時代,銀佳集團董事長姚建明心中一直盤算著尋找新產業(yè)方向的想法,去年8月,他終于找到了突破口——進入風電行業(yè),隨著銀佳集團聯手國電科環(huán)集團、江蘇國信集團組建的聯合動力長江(江蘇)有限公司的揭牌,一個總投資40億元的海上風機項目落戶揚中,三方攜手共創(chuàng)一段國企與民企合作的佳話,而打造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則是其更遠的愿景。
在合作公司股權結構中,國電方面控股51%,江蘇國信占20%,銀佳占29%。而到了今天,這一合作已經能看到預期成果。
銀佳集團辦公室主任王勇介紹了項目進展:此番合作瞄準的即是海上風電設備市場,而促成與國電合作的重要因素是揚中的港口優(yōu)勢,“這里毗鄰深水港,風機設備可一次性吊裝上船,運往近海風場,因為3兆瓦風機已逼近陸上運輸的極限,而將來6兆瓦的海上風機,主機重達500噸,葉片66.5米長,必須走水運。”王勇說,目前這一合作項目正按序時進度推進,預計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投產。
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在江蘇沿海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的背景下,該項目“十二五”的銷售目標是達到180億元,這無疑是一個爆發(fā)式的增長。
和潤糧油:項目建成可新增銷售近百億元
采訪和潤糧油,基本是在汗水中完成的,當時正值中午,而潤華物流通用碼頭現場混凝土地表溫度超過40攝氏度,而插入其中的鋼筋溫度更是超過60攝氏度。
“這樣的溫度下,為防止工人中暑,我們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工作時間調整為6:00-10:00和16:00-19:00。”項目生產廠長蔣小俊說。接著,他領記者參觀了正在建設的下游碼頭,和潤集團糧油加工及倉儲物流基地項目,其總投資為28.7億元,分為陸域部分和碼頭部分,而碼頭又分上游碼頭和下游碼頭,記者所在的地方,正是4號引橋的位置。
“為了趕工期,預防汛期,下游碼頭的水下樁基于今年6月底前已全部結束,而水上部分的施工不受汛期影響,盡管如此,大家還是在努力趕工期,這一段江堤屬于夾江的位置,地理位置優(yōu)越,吃水深度特別適合大噸位船舶,我們是按10萬噸級的標準設計的,也適合7萬噸的散貨輪。”蔣小俊介紹。
在碼頭附近的指示牌上,有這樣一段介紹:“該碼頭項目使用岸線835米,建設項目為碼頭和筒倉,其中7萬噸級碼頭泊位2個,1000噸級內河泊位8個,設計年吞吐量為796萬噸,原料筒倉儲量12萬噸,總投資9.1億元。”
據項目工程部總監(jiān)李文宏介紹,目前,陸域筒倉及油罐打樁完成70%,預計近期全部完成樁梁施工,而該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加工菜籽180萬噸,主產飼料蛋白104萬噸,飼料30萬噸,副產品食用油63萬噸,棕櫚油17.9萬噸的生產能力,可新增銷售近百億元,新增利稅12億元,稱得上是實實在在的“大塊頭”。
6月28日,揚中市召開重點項目建設匯報會。會前,集中觀摩了總投資28.7億元的和潤糧油、總投資2億元的揚子鋁環(huán)保型PE隔板、總投資2億元的祥能電站核電(火電)集成化支吊架等多個項目。會上,揚中市各鎮(zhèn)區(qū)街道及相關部門匯報重點項目建設和重點指標“雙過半”情況,主要經濟指標均完成序時進度。
促進工程電氣
向“智能電氣”轉型
工程電氣產業(yè)占到揚中工業(yè)經濟總量的60%,揚中的傳統(tǒng)工業(yè)以電子儀器、電氣元器件為主,不屬高能耗、高污染工業(yè),在市場上有一定活力,全島包括各類工程電氣企業(yè)5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業(yè)有40多家,面廣量大的都是小型配套企業(yè),傳統(tǒng)行業(yè)的運作空間有限,轉型壓力不小。
基于此,揚中重點促進工程電氣向“智能電氣”轉型,大力發(fā)展智能化元器件、高壓超高壓輸變電、分布式發(fā)電系統(tǒng)等新產品,在加強對接、積極爭取的同時,深化與重點院所、國家電網的合作,從產業(yè)升級、產品升級的角度,提升傳統(tǒng)工業(yè),形成“產業(yè)集群、龍頭引領、骨干支撐、錯位發(fā)展”的新格局。
從上半年產業(yè)情況來分析:工程電氣產業(yè)穩(wěn)中有進,1-6月份,有能集團、中電集團、銀佳集團等工程電氣重點企業(yè)發(fā)展平穩(wěn),天源華威、金海新源、鼎圣電器等企業(yè)應稅銷售均保持一定增長,在全市工業(yè)經濟中發(fā)揮了支撐作用。
推進招商選資
全面加快項目建設
為確保重大項目建設快速有序推進,下一階段,揚中將搶抓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qū)機遇,進一步把工作重點放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來,突出重點領域,解決關鍵難題。
首先是推進招商選資,全力推進赴南非、德國招商簽約項目,并開展好韓國招商簽約項目,延伸招商觸角,捕捉項目信息,推進洽談合作,力爭全年新增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對信和信、碧桂園、鋒芒磨具等已簽約項目,強化審批、注冊等全程服務;對徐工大型結構件、紅星美凱龍等在談項目,緊盯不放,力促早日簽約落戶。
其次是全面加快項目建設,對聯合動力臨港高端海工裝備制造基地和雨潤中央國際廣場二期2個未開工項目,力爭近期基本完成拆遷交地等工作并實現開工;加快復旦科技園、世紀金源、綠城等項目征地拆遷,力爭完成并開工建設;加快實施在建重點項目,加快有能智能輸變電設備、福麟海工船舶、天舜新型鋼材等項目投產達產,確保全年竣工億元以上項目20個以外,新增產出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