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981平臺裝備鉆井“神器”:全球領先

時間:2015-08-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香港《南華早報》4日報道稱,中國科學家已經研發(fā)出一種“薄膜”,能夠使鉆頭深入海床下數千米處而不受損害或阻塞。它將很快被用于“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上。該報稱,這項最新突破將為中國在南海的油氣勘探帶來幫助。

香港《南華早報》4日報道稱,中國科學家已經研發(fā)出一種“薄膜”,能夠使鉆頭深入海床下數千米處而不受損害或阻塞。它將很快被用于“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上。該報稱,這項最新突破將為中國在南海的油氣勘探帶來幫助。

報道援引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劉志宏研究員的話說,“鉆探深度越深,溫度就越接近零度。當沉積巖與鉆頭在如此低的溫度下在水中相互作用時,會產生大量泥漿,可能損害甚至讓鉆頭破損”。劉志宏的團隊研發(fā)出聚合物來解決這個問題?!董h(huán)球時報》在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網站查詢發(fā)現,這是三種深水鉆井液(俗稱泥漿)添加劑,分別為頁巖抑制劑,低分子量鉆屑包被劑和高效防泥包潤滑劑。

《南華早報》稱,中國并不是首個碰到深海鉆探問題的國家,全球許多公司研發(fā)了各種各樣的化學物,為鉆探提供支持。中國的鉆井平臺也一直在使用。但近年來,政治因素和成本上升讓中國希望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由于南海爭端不斷升級,有人擔心外國制裁可能會切斷鉆探材料的供應。劉志宏說:“如果沒有保護材料,油氣鉆探將不得不停下來。”即使不會遭制裁,材料的進口成本也非常高,每噸價格高達10萬美元,而每次鉆探通常至少需要200噸。

據報道,中國科學家花5年時間將電腦模型中的新材料轉化為工廠大規(guī)模生產,成本不足目前市場價格的一半。新材料已成功在南海流花油田等成功應用20余口井,將很快在“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上取代外國產品。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網站在發(fā)布這一消息時評論說,“該項技術打破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壟斷地位,為加快我國南海的資源勘探開發(fā)貢獻了力量”。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