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歐盟5億人口中將有1.5億人退休養(yǎng)老,但顯然歐盟沒有足夠的勞動力照顧這一數量的老人,只有通過“數字歐洲”開發(fā)“數字養(yǎng)老”服務照顧老年人。數字養(yǎng)老、機器人養(yǎng)老在歐盟已成定局。
1月14日,在新華都商學院舉行的“向德國工業(yè)4.0學什么——中國制造業(yè)升級轉型之路”研討會上,歐盟中國企業(yè)家聯合會執(zhí)行主席、新華都商學院實踐導師路東分享了工業(yè)4.0對未來社會的沖擊與影響,并談及上述觀點。
如何理解工業(yè)4.0
工業(yè)4.0的核心是什么?中國制造業(yè)如何實現轉型升級?中國向德國工業(yè)4.0學什么?
理解工業(yè)4.0之前需要先弄清楚3.0是什么。
路東介紹,工業(yè)3.0技術,是指利用數字的虛擬技術,設計研發(fā)工業(yè)產品,包括計算機輔助造型CAS、計算機輔助工程設計CAD、數字制造技術、數字總裝技術、數字分析技術。這些技術組成了四大數據庫,即設計數據、制造數據、測試數據、實驗數據,用數據庫和程序控制機床、機床的生產。
正是基于這一能力,工業(yè)4.0時代具有兩大3.0時代不具備的特質。
一是標準化“大批量的生產”可以變?yōu)?ldquo;個性化的生產”,顛覆了工業(yè)制造成百上千件產品的概念,一件兩件也能制造,也就是所謂柔性生產,制造業(yè)企業(yè)能夠生產提供符合消費者個性偏好的產品或服務。
二是實時調整加工數據是工業(yè)4.0核心。按照實時調整加工數據,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工差,提升工業(yè)制造的控制能力。打破了工業(yè)生產中的關鍵技術,理論上可以做到工差無窮小或者無工差,產品可以與設計數模做到一模一樣。
工業(yè)4.0催生數字教育改革
路東還有一重身份,作為歐盟數字城市OASC中國區(qū)首席代表,他長期、觀察調研德國、意大利等歐盟企業(yè),致力于數字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并向中國推廣數字城市信息工程建設的新科技——公開源技術。
“采用公開源技術建立數字單一市場是經濟全球化新時代的特點。”路東介紹,歐盟制訂了H2020計劃數字歐洲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要在未來五年時間里,也就是到2020年,要為歐洲90%的人口提供從事與數字有關的工作。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先要實現是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使數據可以在城市和城市之間自動流動。歐盟現在的方案是把智慧城市向數字城市轉型,統一城市數字模型、統一API接口、統一數字代碼。
這意味著,工業(yè)4.0帶來的變化絕不僅僅限于工業(yè)領域,而是一場全面的社會變革。實現工業(yè)4.0,未來工業(yè)的工作機會就在指尖上,也就是由數字工程師控制操作的數字制造工業(yè),工業(yè)不再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yè)機會。
“同樣的養(yǎng)老、勞動等問題也擺在了中國面前,時間已經非常緊張了。”路東表示,這是為什么教育需要轉型的原因,教育要為受教育者提供未來數字工作的就業(yè)能力。
這亦是他在新華都商學院牽頭組織開設工業(yè)4.0課程的原因:“工業(yè)4.0將會給社會帶來根本性變化,中國決不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中國企業(yè)家應該了解并掌握一套4.0體系到底是如何運轉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