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傳動視點】對面的你快看過來,不會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行業(yè),你是喜是悲?

時間:2016-07-1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世界權威傳媒機構《福布斯》聯(lián)合市場調查公司麥肯錫和合伙人對美國超過2000種工作進行調查,研究這些工作在當下和未來實施自動化,也就是用機器來取代人的可能性。

 

(PS《迷茫的愛》:機器人時代,向左向右?)

隨著近幾年工業(yè)智能化加速“奔跑”,以機器人特別是工業(yè)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風靡全球。而以德國工業(yè)4.0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更以勢不可擋之勢迅速蔓延,而其本質數(shù)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的完整生態(tài)工業(yè)鏈則代表著未來無人工廠。那么問題來了,很多自動化行業(yè)精英紛紛擔憂,未來自己的飯碗會不會被機器人搶走?

(PS:紅色部分越多,紅色顏色越深,代表被取代的可能性最低)

就此,世界權威傳媒機構《福布斯》聯(lián)合市場調查公司麥肯錫和合伙人對美國超過2000種工作進行調查,研究這些工作在當下和未來實施自動化,也就是用機器來取代人的可能性。作為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全球經濟的“領頭羊”,美國自動化就業(yè)趨勢對我國無疑具有重要參考借鑒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若只從技術層面來講,可控制環(huán)境中的體力勞動崗位是最有可能被取代的。在美國,工作時間的近五分之一是關于體力勞動或者在可預測的環(huán)境中操作機器的,而根據國家發(fā)達程度來判斷,這個數(shù)值在其他國家只會更高。而在這些工作中,又有四分之三的工作是可以被機器人取代,尤其是制造業(yè)和餐飲服務業(yè)。

制造業(yè)和餐飲服務業(yè)多為重復性達到90%以上的工作內容。人類做這些工作一般需要進行排班制度,并且還要安排法定節(jié)假日,而機器人充一次電一般可以續(xù)航十幾個小時,這已經達到了工作時間的要求,此外,除了省去工資這一筆開銷,機器人還可以將一些零碎、閑暇的時間充分利用,從而工作效率就會比人類要高出很多。相信這是很多商人喜聞樂見的。

(PS:人與機器,誰更勝一籌?)

當然,如果你此時正“幸災樂禍”,天真的認為還好,將來能被機器人取代的恰巧正是最底層最辛勞但勞動效率最低的體力勞動工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接下來中國傳動網小編的這盆“冷水”可能會讓你“如夢初醒”!

另一類將來最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自動化行業(yè)則是腦力勞動者,如辦公室小白領,還是管理層精英。他們每天至少會有30%以上的時間被用于數(shù)據搜集和處理,這是一件非常耗時間和腦力的瑣碎工作。如果以機器人來做這一部分的工作,這將大大提升人類的工作效率,比如房地產經紀人,在有了機器人的幫助下,他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來為客戶提供建議。而無數(shù)的事實已經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數(shù)據搜集和處理也是可以實現(xiàn)自動化的。

那么問題又來了,既然有最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自動化行業(yè),那又有哪些行業(yè)是很難被機器人取代的呢?結果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

教師!沒錯,你的眼睛沒有欺騙你,“教師”這一職業(yè)由于需要一些深度的專業(yè)知識和復雜的人際互動,機器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撼動這一“古老”的職業(yè),目前的機器人只能擔當一些輔助作用,短期之內也不會對“教師”行業(yè)造成多大沖擊。

一些偏不信邪的小伙伴們就此舉出了反面例子,比如機器人“Pepper”。不可否認,軟銀機器人的確完成了自己在英國倫敦設計與工程大學的技術學院的首堂教學,但是這堂課教的實際效果如何,這就無從知曉了。而我國江西省九江學院此前也采用過機器人老師,用于教授理論基礎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機器人只相當于制造者張廣順的一個“分身”,并且只能單向的向學生教授知識,具體的理解還是得靠臺下的張廣順來進行額外指導,就單從效率來講,這樣的教學方式未免使教學效果大大降低。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以目前的機器人技術,最難進行自動化的工作還有設計管理和人才培養(yǎng)(自動化潛力為9%),其次是需要用專業(yè)知識進行決策、計劃和創(chuàng)意的工作(自動化潛力18%),以及與客戶、供應商和其他股東進行溝通的工作(自動化潛力20%)。這些工作都有一個共同點:經驗和資歷,具體的工作內容包括寫代碼、設計菜單、寫促銷材料,或者是為消費者提供建議等等。

當然,凡此種種,我們上面列出的提前都是只從技術層面考慮,實際上,自動化就業(yè)可不是那么“專一”,成本、利潤、競爭性以及客戶的接受程度都是智能制造不能不考慮的重要因素。因此自動化或許是未來的必然趨勢,一些工作也可以完全被機器人代替,但出于利益追求以及人道主義等因素的干擾,有些工作是必然要留給人類的。

如果從人類工作內容上看,有45%都是可以被自動化的,并且在所有的職業(yè)中,約60%的崗位中近30%的工作內容是可以被自動化的,而這些數(shù)值在將來只會增加的更快。如此看來,“機器換人”造成機器人搶走我們的飯碗,未免有點杞人憂天了。

中國傳動網小編需要強調的是,當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最終取代許多工作后,誰手握資本,誰才是贏家。假使與過去幾十年的趨勢一樣,最富有的那些人享受了大部分新科技創(chuàng)造的回報,那么反烏托邦假想可能成為現(xiàn)實。然后機器只是工具,而如果它們的所有權被廣泛共享,那么大部分人們可以使用機器來提高生產力,提高收入,增加休息時間。倘若成真的話,一個愈發(fā)富庶的社會將保留中產階級的夢想,并長期推動技術創(chuàng)意及經濟增長。

中國傳動網小編認為,未來隨著機器人的大量生產與投入使用,必然會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職業(yè)崗位,如果自己在將來一定會失業(yè),那就不妨將自己的技能與知識往人工智能方向多多靠攏,“打鐵還需自身硬”,與其漫無邊際、不著調的擔憂自己丟掉“飯碗”,不如“退而結網”,緊盯當前智能制造業(yè)發(fā)展主流趨勢和國內外先進技術解決方案,著力提高自身整體智能制造技能才是“滄桑正道”。

(本文綜合百度百家、中商情報網、騰訊科技、中華工控網資料,由中國傳動網傾力整編而成,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