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智能制造產業(yè)大事件盤點

時間:2016-07-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今年以來工信部頻頻“出招”,半年內相繼公示了“2016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第二批63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以及15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的名單。

猴年馬月已到,您身邊有哪些不可思議的事兒發(fā)生或者實現了嗎?被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如今是什么模樣?俗話說,摸著石頭過河。當你看不清楚究竟的時候,想要過河總要有個抓手和落腳點,因此在這方面,以工信部為代表的政府主管部門篤信試點示范項目的帶動作用?;诖?,去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首批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

今年以來工信部頻頻“出招”,半年內相繼公示了“2016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第二批63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以及15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的名單。

然而,究竟試點示范項目模式能否為智能制造事業(yè)帶來由點及面的突破,并由此形成帶動效應尚有待觀察,畢竟這只是“解題思路一”。

前不久,商務部牽頭并聯合企業(yè)和科研、智庫機構成立了“智能制造產業(yè)國際合作委員會”,希望以中外產業(yè)合作的方式、以市場化的思路來拉動中國制造業(yè)轉型升級。這或許可以看作是解題的另一種思路。借鑒一下前幾年政府改革中的一句名言就是,讓政府的歸政府,讓市場的歸市場。某外資自動化廠商的外籍代表在委員會成立座談會上直陳道:應該由企業(yè)家和市場來決定行業(yè)的未來,政府應該起到的是扶持而不是主導的作用。他補充道,由國家來制訂智能制造的發(fā)展標準并非明智之舉,相關的標準應該由企業(yè)來制訂。他的意思是政府最好不要“越位”。

不該管的不要“越位”,而該管的則一定不能“缺位”,像提綱挈領、給產業(yè)搭出框架的任務就該由政府來承擔。于此去年年底,《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出臺使這項事業(yè)終于擁有了明確的頂層設計藍圖,以及戰(zhàn)略推進的方向。盡管有的環(huán)節(jié)還不夠細化,而有的地方還有所“留白”,然而,有了這個框架式的大方向,意義顯然已經有所不同——我們終于不用緊隨德國人和美國人后面亦步亦趨了。無論如何,我們已經手握了戰(zhàn)略體系的1.0版本。

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無論是工業(yè)4.0,抑或是智能制造,在世界范圍內,各國的推進都是具有相當難度的。當然“不怕慢、就怕站”,最近的半年,一系列智能制造政策的頒布、一些最新出現的動向和進展卻也足夠精彩,看點十足。在這個陰雨連天、令人昏昏欲睡的季節(jié),我們無妨首先來做個精彩的集錦回顧,一起來提提神吧。

政策出臺

根本停不下來

4月初,工信部、發(fā)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fā)了《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規(guī)劃》提出了五項主要任務,以及六項政策措施。其中,在五項主要任務中,大力發(fā)展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全面突破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和末端執(zhí)行器等五大關鍵零部件的要求,直指我國工業(yè)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裝備制造業(yè)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guī)劃》,《規(guī)劃》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工業(yè)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以上。

4月11日從工信部獲悉,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下發(fā)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在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地區(qū)、行業(yè),分類開展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guī)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5種新模式試點示范。

5月,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深化制造業(yè)與互聯網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兑庖姟分刑岬剑好嫦蛑攸c行業(yè)的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組織開展行業(yè)應用試點示范,力爭形成一批融合行業(yè)發(fā)展的有效解決方案。

6月3日,工信部發(fā)布了“2016年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的公示”,擬選入144個項目進行公示。在144個項目中,當下熱點如智能工廠、工業(yè)互聯網、機器人、減速器、數控裝備等典型意義項目悉數在列。

6月17日消息,工信部對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進行公示,項目名單顯示有63個項目入選。此前,工信部還印發(fā)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7月1日,工信部對外公示了2016年首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的名單,共15個合作項目入選。在具體的評選標準上,所入選的項目需在中德雙方互惠共贏的基礎上,突出對我國產業(yè)轉型升級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