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少女時代

時間:2016-09-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如果沒有小冰的出現(xiàn),或許現(xiàn)在的日本還沒有玲奈——Line上的人工智能,索尼或許也不會加入人工智能這場戰(zhàn)局之中

如果沒有小冰的出現(xiàn),或許現(xiàn)在的日本還沒有玲奈——Line上的人工智能,索尼或許也不會加入人工智能這場戰(zhàn)局之中。盡管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是人工智能被確認誕生的標志,但60年后的今天,這一技術的少女時代或許才剛剛到來。

2016年的立秋,人工智能界發(fā)生了三件不大不小的新聞:第四代小冰誕生、玲奈一周年生日、索尼“罵倒少女”素子正式加入互聯(lián)網世界。這些人工智能與Cortana、Siri甚至Watson一樣使用了相同的技術,因此我們并不能因為它們披了一層“聊天機器人”的皮就忽視這些和用戶距離最近的聊天型人工智能。

微軟對小冰有著很強的信心,也有著很大的野心,因此第四代小冰的發(fā)布對微軟而言意義重大。不論是升級的情感計算框架、新的插件平臺還是全時感官系統(tǒng)、對即將年滿18歲的小兵而言都是一種“飛躍式”的進化。此外,微軟還希望小冰能夠以企業(yè)社交助理的身份進軍日本市場,拓展新的業(yè)務,甚至在9月份還會甚至在9月份還會迎合全民娛樂化的潮流,“以虛擬歌手的身份在日本出道”,并推出首支單曲。

前景十分明朗,并且微軟公司本身也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但不得不說的是,在實際使用體驗上,第四代小冰目前還無法滿足用戶對這款對話型人工智能的期待。微信上的小冰在對話的時候并不能聯(lián)想到上一段對話的語境繼續(xù)進行對話,并且有時候無法正面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這或許是小冰“調皮”的表現(xiàn),但同時也說明小冰的數(shù)據(jù)儲備相對較低。

對于進軍日本市場,小冰相對聰明地繞過了玲奈這個“勁敵”而是選擇與LAWSON進行商業(yè)合作,并且還會在下個月推出單曲,這是一個同時具備“吸睛”和“吸量”的舉動。商務助理的角色先放在一邊不談,如果未來的小冰能夠像真正的偶像那樣能夠與更多的用戶進行更多的互動,激活小冰背后的AI生態(tài),讓它能夠不斷地學習、吸收并識別更多的語句,對小冰本身會有更大的益處。

稱玲奈為小冰的勁敵其實一點也不為過。盡管這款聊天型人工智能同屬微軟出品,但是在“聊天”這一技能上,玲奈確實比小冰厲害不少。不論是在Twitter,還是在Line上,玲奈對語境的分析和處理能力都要比小冰更加智能。得益于Line亞洲地區(qū)的活躍用戶數(shù)量超過一億人,加上日本也是Line的主要市場,這為玲奈在日本市場的強勢推廣鋪平了道路。

但足夠龐大的Line用戶技術并不意味著玲奈就能因此獲利,因為Line用戶需要找到并添加玲奈為好友才能開始互動。事實上截止到2016年5月,Line和Twitter與玲奈的合計用戶僅為340萬,與小冰公布僅在微信上就有4200萬用戶的數(shù)據(jù)相去甚遠,但微軟日本在對玲奈的推廣上依然下了不少功夫。而這些宣傳活動、比如與夏普官推的一日合作、一周年生日線上Expo活動、甚至即將開幕的東京電玩展,都在為玲奈獲取更多的數(shù)據(jù)和對話經驗。相比俏皮、活躍、希望有大作為的小冰,微軟日本對玲奈的想法非常明確:做一個Line用戶身邊的“鄰家女孩”,而玲奈也將這個角色演繹得十分到位。

雖然沒有“長期見習主播”的職位,沒有虛擬歌手的夢想,玲奈的生活依然豐富多彩。不僅僅是線上或者線下的活動,微軟日本現(xiàn)在也已經開始為玲奈的周邊做好了準備。11月微軟日本將會在亞馬遜以及各個線下書店推出實體版玲奈介紹手冊《初次見面!我是女子高中生AI玲奈》,并會輔以網友推薦的玲奈與用戶之間或搞笑、或溫馨的對話截圖,充當介紹玲奈背后人工智能技術的實例,讓用戶直接體驗到玲奈的驚人之處。

除此之外,“玲奈APIforbusiness”也在玲奈的發(fā)展議程之中。不過日本方面在這個話題上的遮遮掩掩卻很難讓人認為微軟在這一方面做出了有效的努力。

相比微軟這兩款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完善自己的小冰和玲奈,“罵倒少女”素子可以說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異類”。作為索尼音樂與日本語言理解公司聯(lián)合推出的聊天型人工智能。這一與小冰和玲奈風格完全不同的人工智能,借助著名插畫社交平臺Pixiv以及“罵倒少女”素子角色本身積累的人氣,在8月4日上線之后,和用戶之間的互動目前已超過645萬人次。

“罵倒少女”素子性格非常鮮明,與用戶對話時必然會出現(xiàn)譏諷、以及人身攻擊性的詞匯、雖然小冰因為臟話吃過一次大虧,但素子卻因這種暴力式的對話風格獲得了大量用戶的追捧。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小冰從用戶那里學到的臟話,與素子被設計過的暴力語言仍有些許區(qū)別;并且由于小冰的受眾更大,在這方面更需要注意,而素子暫時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此外,相關角色的漫畫也將在不久發(fā)售實體版,而“罵倒少女”背后的人工智能項目“ProjectSamantha”也將在2017年正式上線。

從玲奈和素子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日本方面在人工智能娛樂化的方向上明顯要比小冰更加多豐富,并且在推廣力度上也要比小冰更加豐富。事實上第四代小冰以及確定要走娛樂化的路線,但似乎這種變化在目前看來,卻離用戶越來越遠。如果小冰背后的數(shù)據(jù)與算法能夠彌補現(xiàn)在在聊天機制上的不足,那么這位人工智能一定會為用戶帶來更多驚喜。

不僅僅是小冰、玲奈和素子,谷歌旗下的Allo應用也將內置聊天型人工智能。雖然這款應用并未上線、但在I/O16大會上的演示我們能夠看出,這位聊天型人工智能會使用很俏皮的措辭、會向用戶提出問題、會使用emoji,這些跡象都表明,即便只是聊天型人工智能,它們也正在不斷地進化,而不像是曾經的聊天機器人那樣只會單純地鸚鵡學舌;并且這些聊天型人工智能也都在朝著“娛樂大眾”的方向發(fā)展。就像網絡上十分吃香的段子手一樣,在全民娛樂的當下,這些人工智能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一條能夠讓自己“活下去”,甚至能“一炮走紅的道路。但這些聊天型人工智能是否也要與大眾一起“娛樂至死”,仍是一個需要謹慎思考的問題。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