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購趨勢影響下,中國企業(yè)的“海淘之路”越走越遠。年初美的收購庫卡一案仍余音繞梁,近日,另一機器人大咖——菲亞特旗下的柯馬機器人又被上海電氣等國企相中,急于“變賣家產”的菲亞特求錢若渴,為新戰(zhàn)略補充軍糧;但是鑒于柯馬與其它業(yè)務部門的緊密聯系,所以剝離難度較大。那么,本土企業(yè)是否“咬定青山不放松”?
10月7日消息,上海電氣等中國公司已經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進行了接觸,有意收購菲亞特旗下柯馬機器人業(yè)務。菲亞特有望借助柯馬出售交易償還債務,為其耗資巨大的投資計劃提供資金。
柯馬是菲亞特第二大零部件業(yè)務,擅長生產焊接機器人。去年調整后的營業(yè)利潤為7200萬歐元。消息稱,柯馬部門已經實現盈利,營收略低于20億歐元(約合23億美元)。作為全球第七大汽車制造商,菲亞特目前債臺高筑,需要現金來支撐其野心勃勃的480億歐元投資計劃。不過,菲亞特目前正專注于與三星電子磋商,出售旗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瑪涅蒂-馬瑞利或達成合作,并不急于考慮柯馬的選擇。所以,柯馬的“婆家”似乎對于看客而言還留有懸念。
為擴展新業(yè)務菲亞特“急于變賣家產”
盡管多方向柯馬搖橄欖枝,但知情人士強調目前尚未達成任何協議。而菲亞特、上海電氣、中國機械工業(yè)、上海機電研究院和中航方面發(fā)言人都未表態(tài)??v觀菲亞特近兩年發(fā)展:于2014年完全收購克萊斯勒,之后啟動新一輪中期規(guī)劃,目標是五年內(到2018年)投資480億歐元(約合540億美元),將菲亞特克萊斯勒全球年銷量提升60%至700萬輛,凈利潤翻5倍之多。因此,菲亞特對資金極度渴求。在提議通用汽車結盟失敗后,菲亞特決定拋售旗下資產,從而為中期戰(zhàn)略規(guī)劃提供現金。在上述背景下,倘若中資企業(yè)能夠收購柯馬,將為菲亞特帶來數十億歐元資金。
但是飛亞特目前重心在于馬瑞利公司,飛亞特可能向韓國三星公司出售馬瑞利或者結成合作關系。今年9月3日,公司正在同三星在內的多家公司圍繞馬瑞利對話。較之柯馬,馬瑞利業(yè)務范圍更廣,涉及照明、發(fā)動機、電子、懸掛、排氣系統等。馬瑞利一旦被成功拋售,將為其他子公司剝離鋪平道路,在這其中就包括柯馬。
數據告訴你,中國收購潮到底有多熱
上海電氣欲收購柯馬機器人業(yè)務的消息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又是一家知名歐系機器人品牌欲被本土品牌拿下,此案讓我們不禁聯想起幾個月前大熱一時的美的收購庫卡之案,兩樁類似的交易足見中國收購潮之愈演愈熱的態(tài)勢。更有人言,今年年初以來,中國不斷向歐企拋出橄欖枝,投資者以大約每周一家的速度收購歐洲公司。那么,中國的收購潮到底有多熱?不多贅言,數據說話。
中國在歐洲總共進行了119樁收購交易,其中24樁發(fā)生在德國,法國、英國各占15樁。
中國在歐洲進行的收購交易中和瑞士居首。據統計,中國與瑞士共進行了11樁收購交易,總額約488.1億美元。
截至今年5月中旬,中國投資者已經向德國公司提出了相當于91億美元的報價,遠高于2014年26億美元的紀錄水平。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交易包括:美的集團以約40億歐元收購德國工業(yè)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設備制造商庫卡集團,中國化工以10億美元收購德國先進的塑料和橡膠處理設備生產商克勞斯瑪菲集團,以及北京控股以15.9億美元收購一家德國高科技垃圾能源公司。(畫外音:如果柯馬這次成功嫁到中國,也可以算一個)
中企注重國外研發(fā)水平更看好機器人
現在很多中資企業(yè)通過發(fā)展已積累了足夠規(guī)模的資本以及市場競爭力,但是在技術、研發(fā)、全球的營銷網絡以及品牌的管理和運營等方面,對很多中資企業(yè)而言都是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到德國去收購這些公司,有利于中資企業(yè)拓展全球市場,同時也能獲取一些比較重要的研發(fā)平臺、設計平臺以及國外優(yōu)質的技術人員,這對于中資企業(yè)培育國際性的跨國公司是非常關鍵的。
歐洲只是中國企業(yè)開展大舉收購活動的目標地區(qū)之一。放眼全球,年初迄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積極的海外收購國。從全球資產估值和經濟復蘇的情況來看,目前正是中資企業(yè)開展收購活動的有利時機。金融危機以后,特別是在歐債危機以后,中資企業(yè)出海收購外國企業(yè)的勢頭是比較迅猛的。除了歐洲的企業(yè),中資企業(yè)還在美國進行了許多收購的交易。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以后,全球大量資產的估值趨于合理。另外,全球經濟處于緩慢復蘇的進程中,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來進行收購兼并的活動,相對而言是具備一些比較有利的條件。
在中國收購外資企業(yè)的路子來看,似乎中國企業(yè)對于外資機器人企業(yè)頗加青睞。目前,美的持有庫卡股權超過94.55%,此外,美的還與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安川電機成立了機器人制造的合資企業(yè),其中,安川電機出資51%,在這里制造的機器人100%向美國供貨,以實現家電生產設備的自動化,而另一家用于生產康復用機器人的公司,美的出資60%。柯馬售予中國企業(yè),“求錢若渴”的菲亞特將獲得“雪中送炭”的寶貴資金,為戰(zhàn)略規(guī)劃補充新鮮血液,應對產品發(fā)布延遲的壓力。但是,菲亞特在“變賣家產”方面并不急于脫手還能盈利的柯馬,柯馬正在為菲亞特集團多個品牌提供技術,與其他業(yè)務部門關系密切,剝離難度較大。因此,菲亞特與中方投資者在柯馬業(yè)務方面達成合作,或許是更加適宜的方案,但中方投資者更希望完全收購柯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