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泊車機器人(停車機器人)的意外走紅,不僅僅是因為其強大的停車技術,更是在于其能夠最大化利用停車場的停車資源,從而有效緩解城市的停車難問題。
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土地緊缺與汽車保有量上升造成的停車難問題正不斷激化。為了更加合理地運用有限的停車資源,提升停車服務體驗,在無人駕駛技術還未全面突破的當下,代客泊車機器人正應運而生,邁入應用市場。
Stan在法國戴高樂機場“上崗”
法國初創(chuàng)公司StanleyRobotics設計開發(fā)出一款可代客泊車的機器人,現已應用于戴高樂機場。
這款機器人名叫斯坦(Stan),它不需要客人的車鑰匙,只需將汽車抬起,便可將其停到安全的位置。此外,機器人還可以對汽車進行掃描,從而調整尺寸,避免汽車受損。
據StanleyRobotics公司介紹,這款機器人是電動的,因此不會產生碳排放。并且,由于該系統(tǒng)不需要額外建設,所以可以很快應用于任何停車場。而且,因為人們無法進入機器人停車場,所以類似照明、地面標記、清潔及廢氣處理等維修費用都可以省去。
德國機場停車機器人提升32%停車場容量
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機場客運量不斷增長,但是機場并沒有徒弟擴大停車場的面積。解決方案就是代客泊車機器人。
根據該機場網站信息,旅客預定服務后輸入航班信息。然后將車開支停車場指定地點鎖好車。系統(tǒng)會讀取車牌信息,并決定停放位置。機器人將舉起汽車,將其停放好。夜間,機器人會重新排布汽車,以便第二天取出。該系統(tǒng)會追蹤旅客的航班是否延誤或取消,并在旅客返抵機場時將車準備好。
杜塞爾多夫機場的停車機器人已經運營近1年時間,將停車場容量提高了32%。唯一的問題是機器人停車時容易觸發(fā)汽車的防盜警報。
AGV停車機器人亮相南京夫子廟
位于南京地鐵夫子廟站的機器人停車庫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停車重量2.2噸。該智能停車庫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導航+梳齒交換”式汽車搬運AGV機器人,實現無人駕駛、計算機全自動控制技術,定位精準度誤差少于5mm,行駛速度最高可達1.5米/秒。
據介紹整個停車過程是這樣的:停車前車主先用手機APP預約車位停車;停車的時候只需要將車輛行駛到車庫出入口,車庫門將自動感應開啟,車輛停到出入口后司機即可刷卡,點擊存車并離開;隨后停車機器人梳齒AGV完成整個停車過程;而要取車時,車主先用手機APP預約車位取車,接下來,停車機器人將完成整個取車過程。不工作的時候,泊車機器人可自動充電。
隨著停車機器人技術的完善,未來在全球各國這一產業(yè)有望得到快速發(fā)展,成為機器人領域中的一匹“黑馬”。代客泊車交由機器人之后,不僅免去了在無人駕駛技術尚不完善情況下停車操作的復雜步驟,更為重要的意義是間接提升了停車位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有效緩解城市停車壓力,給廣大車主提供了便捷。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