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供電革命來臨:無人機續(xù)航、自動駕駛迎來春天

時間:2017-07-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無人機終有一天將改變我們收發(fā)快遞,監(jiān)測農作物和逮捕嫌犯的方式。

無人機終有一天將改變我們收發(fā)快遞,監(jiān)測農作物和逮捕嫌犯的方式。但是人們暢談未來時,常常把無人機的硬傷避而不談——大多數(shù)無人機的續(xù)航只能維持十五分鐘,之后就必須有人為他們更換電池或者插上充電線。

目前身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教授約書亞˙史密斯想改變這種尷尬局面。今年五月,他創(chuàng)辦了一家名為“Wibotic”的公司,旨在讓無人機(與地面機器人)在充電時擺脫笨拙的電線與變壓器。一臺處于低電量狀態(tài)的機器人將自動到達充電站附近半米處?!癓aserMotive”,另一家立足于西雅圖的公司,展現(xiàn)出了更大的野心。他們正在開發(fā)一套利用激光和光伏電池為仍在空中的無人機充電的系統(tǒng)。

無線供電的想法最早可追溯到一個世紀之前。1893年,交流電之父尼古拉˙特斯拉,就在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世博會)的一個房間內向人們演示了如何穿過一個房間使未連接導線的燈泡發(fā)光。而這與他宏大的野心相比僅僅是雕蟲小技而已。他聲稱相信能利用高塔與氣球將電能傳輸?shù)绞澜绺鞯?,甚至說服了摩根重新資助其項目。

可惜項目失敗了,正如大多數(shù)科學家們所預測的(特斯拉是一個杰出的科學家,但也是個愛出風頭的家伙)。更多務實的遠程供電研究現(xiàn)在再次引起人們的注意。作為先驅,特斯拉的技術現(xiàn)如今被用于手機的無線充電,而研究人員也正準備將其應用在電器用具,軍事裝備(如HUD)和醫(yī)療器材上(如人工心臟)。一家名為HIS的市場調研公司預計,現(xiàn)在的無線供電機器的市場規(guī)模將從現(xiàn)在的每年5億美元在下個十年里增長30倍。

標準問題

除了激光技術,大多數(shù)無線充電產品都是基于電磁感應原理制成,即讓交流電經過線圈產生磁場,磁場內有另一線圈接收磁場并轉化為電能。如果接收線圈與發(fā)送線圈相對且相互緊靠,大多數(shù)電力能被接收方吸收。,如果將兩者分開數(shù)毫米或沒有對準,充電效率將大幅降低。

像這樣的電感耦合系統(tǒng)在電動牙刷上得到了非常好的應用。但想通過一個簡單的充電站讓無人機飛在其上空充電則是非常不切實際的。Wibotic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在簡單的收發(fā)線圈中加入調諧電路。當這些電路被調諧到相同的諧振頻率,它們能更有效的交換能量。這使得無線傳輸?shù)姆秶鷶U大到線圈的直徑甚至更遠。除了被用于無人機,這種工作方式的充電器可制造成碗型,以應用在智能手表上,或者干脆集成在桌面上。

像感應本身,諧振感應并不是一個新的想法(特斯拉在維多利亞時代就展示了如何使用它),但這些進行了針對性的優(yōu)化?,F(xiàn)代諧振電路能在飛行時改變它們的電特性。因此,Wibotic承諾他們的設備能應付不穩(wěn)定的無人機及在大風天氣使用。無線充電允許設備具有防水防塵的特性。大型電子公司飛利浦演示了一個集成于柜臺內的無線食物處理器。

為了能使無線充電名副其實,各個設備間需要通力合作。這意味著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工業(yè)標準。不幸的是,早在1890年代,隨著交流電(由特斯拉推動)與直流電(由愛迪生推動)之間的競爭,無線充電標準分裂為三個。

首先,是由超過200家科技公司組成的無線充電聯(lián)盟指定的Qi標準。它的工作電壓大約5瓦,一個最適合手機充電用的功率。其次是PMA(PowerMattersAlliance),Qi標準的直接競爭對手。最后是Rezence,由A4WP設計,允許更高的功率。而在這個月初,PMA與A4MP的合并使得局勢更加撲朔迷離。蘋果公司是個例外,它在AppleWatch上搭載的無線充電器不遵循以上任何標準。

通常來講,標準之爭的勝負不由技術優(yōu)劣決定,而在于誰能更快推出并搶占市場。這種情況下三位競爭者都有機會。Qi是適應于手機的無線充電標準,支持多于80種型號的手機。Qi也被一些宜家公司生產的平裝桌子及床頭燈所支持。

然而,在快餐市場卻是PMA一家獨大。在美國符合其充電標準的餐廳包括麥當勞與星巴克等數(shù)百家,這對于想在用餐時順便為手機充電的用戶購買其配件有巨大吸引力。甚至是還沒有實際應用的Rezence,也在加速研發(fā)。世界上最大的硅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在下一代微處理器上將Rezence標準整合到電腦及平板上。

幸運的是,對于消費者來說,某些手機及配件已經開始支持兩個或三個標準。一家無線充電配件廠商,A4WP聯(lián)盟的創(chuàng)始成員WiTricity總裁AlexGruzen認為,英特爾的加入將徹底扭轉局面,正如2003年英特爾的加入使WiFi贏得無線網絡標準一樣。

特立獨行的特斯拉

無線充電不會僅僅用于手持設備,電動汽車的興起成為無線充電的第二戰(zhàn)場。汽車廠商們盡量防止標準之爭再起。汽車工程師協(xié)會在與各廠商協(xié)商之后,將標準統(tǒng)一為功率20千瓦及工作頻率85千赫茲。

第一輛符合這項標準的汽車將在2017至2018年推出。諷刺的是,特斯拉汽車并不在此標準之內。特斯拉公司總裁埃隆馬斯克對無線充電的興趣并不大。他認為與他的「超級充電樁」相比,無線充電效率低下,功率不足。超級充電樁的功率為無線充電的六倍,并已部署數(shù)百座,遍布世界各地。

定點充電站,無論是有線無線,都不是人們追求的極限。高通公司,與戴勒姆汽車公司合作研發(fā)了Halo無線充電套件,希望將無線充電集成到道路上。這勢必將使電動汽車廠商們展開新的競爭。電動汽車的續(xù)航范圍內必須要有數(shù)量合理的充電設施,而電池是整部汽車成本最高的組件,無線充電的普及意味著電池容量可以適當減小進而使成本下降。電動公交車已經遍布意大利,韓國,英國與美國加州部分地區(qū),而如今它們就是采取地下無線充電的方式。

如果方便快捷的無線充電器能使汽車廠商減少一半的電池,那電動汽車的售價將降低數(shù)千美元。這將對電動交通工具的市場有巨大的好處。尼古拉˙特斯拉的跨洲際無線輸電計劃失敗了,但是他的騙局也許會在某種同樣戲劇化的層面上成功:讓全世界的道路交通工具無碳化。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娓娓工業(yè)

廣州金升陽科技有限公司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