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理療師 幫助人類重新恢復活動能力

時間:2017-07-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人工智能正在幫助人類在神經損傷后重新恢復活動能力。近日,一款由神經網絡控制的機器人亮相,為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法,幫助患者恢復正常行走的能力。

人工智能正在幫助人類在神經損傷后重新恢復活動能力。近日,一款由神經網絡控制的機器人亮相,為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法,幫助患者恢復正常行走的能力。

為了避免患者在中風和脊柱損傷后落下病根,輔助性行走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這一過程進展緩慢,一不小心還有可能會讓患者永久性殘疾。

在過去,每位患者都需要好幾個物理治療師協(xié)同才能完成復健任務,可見其人員成本高,這時候機器人就派上用場了。過去就有機器人輔助復健,但是,過去的機器人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盡管在剛開始行走訓練的時候能夠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操作,但它們并不會靈動的調整以實時適應每個人的情況,這就會阻礙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例如,與理療師不同的是,該復健系統(tǒng)無法察覺某些患者行走不自然,并對其加以修正。如果一個人不斷重復不正常的動作,這些風險便會使他們的步態(tài)定型。瑞士聯(lián)邦理工學院(EPFL)和洛桑大學醫(yī)院的NCCR機器研究人員研發(fā)的新型智能機器人則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和現(xiàn)有的機器人僅能簡單支撐一個人的體重不同的是,這款智能機器人能夠糾正人們的步態(tài),引導人們向前或向后走,或者由一邊走向另一邊。它其實是在收集了人類腿部運動、步幅和肌肉活動的信息之后,將其輸入到一種算法中。

“這款機器人能夠為人們行走提供特定的支撐,確定患者若想要自由行走需要為其施加多少力量。精確的平衡算法能夠計算出每個患者能夠支撐的最佳數(shù)據(jù)。”EPFL的大腦思維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員提到。

這有助患者重建肌肉群,重新學習行走姿勢和動作,同時還訓練他們的大腦在行走所需要的重力和前傾動作之間保持平衡。新的系統(tǒng)改善了中風或脊髓損傷的人的步態(tài)。在經過一個小時智能訓練之后,患有脊髓損傷的患者在脫離機器幫助之后,即刻便從其步態(tài)之中看到效果,比那些未受訓練的患者好很多。

“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于身體恢復之中?!庇仗馗5麓髮W的研究員FarshidAmirabdollahian如是說,“我們經營許多產品,機器人可以幫助患者從中風中恢復過來。這些產品包括鍛煉手和手腕的機械手套,以及在幫助患者家里進行重復訓練的康復機器人。即使機器人沒有算法程序,但其通過讀取患者肌肉的活動量和腦部掃描數(shù)據(jù),也會在負載平衡和如何引領患者行走上變得更智能。”

隨著系統(tǒng)變得更加智能,患者康復的效果就會跟好。同時,研究人員還透露,接下來會配合臨床試驗,開拓這款機器人商業(yè)市場。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