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fā)后,口罩需求激增,口罩機也成為了搶手貨,不少自動化企業(yè)都順應潮流加入口罩機生產的大軍之中。工業(yè)現(xiàn)場具有一定復雜性,改造一條口罩生產線,并非是簡單的事情。那么,一臺合格的口罩機,在設計、調試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口罩機的未解之謎在哪里?為此,ITES深圳工業(yè)展邀請了三諾集團數字化工廠智能中心總監(jiān)沈濱博士,講述口罩機調試的點點滴滴。
為了讓口罩快速投產,一個多月以來,沈濱都泡在車間,睡在辦公室。用他的話說:“這是十多年來打得最艱苦的一戰(zhàn),時間緊,任務重。回過頭看到一筐筐一疊疊合格的口罩下線很欣慰,但一個多月的日子真的是不堪回首?!?/p>
既然說得這么慘,那我們就一起來圍觀這位大神調試口罩的“悲慘經歷”吧。
口罩生產基本情況
2019年1月,三諾集團成立了健康智慧事業(yè)部,從數據加工分析,到核心技術產品研發(fā),再到最終的終端客戶應用上面,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商業(yè)閉環(huán)。2月1號開始,了解到疫情的緊迫之后,事業(yè)部及時調整策略轉產口罩。由于公司有10萬級無塵車間,經過簡單處理之后,只用短短10天時間,就建立起了一次性醫(yī)用口罩生產線。
一期工程規(guī)劃10條TSI全自動平面口罩生產線,每天生產一次性醫(yī)用口罩(非滅菌)80萬只,二期工程繼續(xù)投入62條平面口罩生產線(包括兒童口罩),以及2條N95口罩全自動生產線。兩個車間全部達產后,每日產出一次性口罩400萬只,N95口罩10萬只,額溫槍、消毒柜等抗疫物資也在規(guī)劃中。
口罩生產過程遇到哪些問題?
我碰到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復工率不足,人員人手招聘困難;二是口罩設備的生產不穩(wěn)定;三是生產資質、支持力度、原材料的選型、原材料的應用等周邊問題都存在困難。
設備的穩(wěn)定性與否,它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我把分成兩部分,一是設備本身的問題,二是原材料的問題,這也是影響生產的一大要素。
布料:
布料方面,熔噴布和無紡布的寬度、厚度,都會直接影響到機器設備的正常使用。舉個例子,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如果布料寬了,那么它在整形過程中,可能會超過機器的整形范圍,在包鼻梁條的過程中就會碰到很多的問題。極端情況下,我們因此導致的不良率超過50%,大量的時間、精力和物料就在調試的過程中損耗了,非??膳隆?/p>
如果沒有做好料帶整形,可能會導致口罩折邊不順暢,鼻夾線折邊堆積褶皺,本體成型出的壓合焊接不夠好,或者沒有完成封邊的焊接動作,這是在口罩生產中普遍出現(xiàn)的一個現(xiàn)象。在所有導致不良的因素里面,因為整形出現(xiàn)問題造成的不良率占40%-60%。
鼻梁條:
鼻梁條的寬度、厚度、柔韌度、是否包含鐵絲、是一根鐵絲還是兩根鐵絲,對不同的設備會有不同影響,如鐵絲肯定會對刀的磨損有很大的影響。
鼻梁條是我碰到造成不良率的第二大因素。鼻梁條有問題可能是兩個方面原因:一是之前提到的,整形整得不好,包得不順暢;另外是鼻梁條分切會破刀口,它不僅僅是破,它會造成很多問題,比如可能會切不斷,或者切的角度不好,導致鼻梁條堆積或者錯位。因為我們口罩要求鼻梁條必須要居中,如果偏了位置,那么口罩理論上來講也是不合格的。至少在佩戴的時候會對我們造成一定的困擾。
耳帶:
耳帶拉條的彈性、粗細、圓帶扁帶,都對實際生產過程中的良率有很大的干擾。
對于經驗豐富的自動化工程師來說,調通打帶(耳帶焊接)機并不難,一看就通,看了就知道動作的實際結構。我第一次看到打帶機的時候,覺得工程師們每人一臺看一天就可以搞定。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卻出現(xiàn)了拉不到線、剪不斷線、焊接不牢、偏焊、焊透、拉力測試不合格等各種小問題,生產了大量的不良產品,很多的環(huán)節(jié)需要調試和維護。
機器設備它本身的設計是影響耳帶焊接穩(wěn)定性和良率的最大因素。目前我看到了三種打帶機的結構,但不管是直線拉帶式還是往復拉帶式的,或者旋轉拉帶式,都有各自相應的特點。可能大家會覺得旋轉式穩(wěn)定一點,但是從效率上來說,反而是拉帶式更高。我們要根據購買的設備及實際運行中的特點來調配人力物力。
工程師能在短時間內調試好口罩機,沒有什么太大的秘密。就是靠毅力、靠拼命,我覺得這是深圳精神,也是中國人的精神,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和兄弟們在口罩車間里同吃同睡,才能有現(xiàn)在一點點的成績。
沈濱博士簡介:
三諾集團數字化工廠智能中心總監(jiān)、法國里昂大學工業(yè)自動化博士,人送外號“老沈”。海外經歷6年,行業(yè)經驗16年,在多個世界五百強企業(yè)歷任供應鏈、運營、服務等管理崗位,主持參與多個工業(yè)制造基地建設項目,并領導協(xié)同過十余個智能制造升級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