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國產芯片大多數(shù)都基于精簡指令集的ARM和RISC-V研發(fā),這類精簡指令集的優(yōu)勢是功耗低,但是弱點則是性能也低,因此此前業(yè)界頗為擔憂國產芯片能否在性能方面趕上Intel。
蘋果在2020年推出的M1處理器改變了精簡指令集的遺憾,M1處理器的性能與當時11代酷睿i7相當,這是ARM架構處理器在性能方面首次可以媲美Intel的處理器,讓人尤為驚訝的是M1處理器在性能方面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在功耗方面卻只有11代酷睿的一半。
2021年蘋果再推出M1 ultra,通過將兩款M1處理器以特殊方式聯(lián)結在一起,從而大幅度提升性能,由此M1 ultra進一步碾壓Intel的11代i9,讓Intel的顏面蕩然無存。
蘋果M1處理器的橫空出世,給予Intel巨大的震撼,在M1處理器的威逼之下,Intel終于不再擠牙膏,2021年推出的12代酷睿處理器對核心架構進行了重大升級,性能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同時Intel也將它最新的Intel 7工藝應用于12代酷睿處理器,才總算反超了蘋果的M1 ultra。
如今半年時間過去,蘋果再推出了新的M2處理器,蘋果表示M2處理器的性能提升了18%,如此一來M2處理器的性能就有可能反超Intel的酷睿i9,再次讓Intel灰頭土臉。
當下采用精簡指令集設計高性能處理器的除了蘋果之外,還有中國芯片企業(yè),中國芯片企業(yè)擺脫對Intel、AMD等美國芯片的依賴是為了確保信息安全,目前國產芯片可謂多點開花,同時開發(fā)alpha、ARM、RISC-V等芯片架構。
其中ARM和RISC-V都是精簡指令集,目前華為和阿里平頭哥都已基于ARM架構開發(fā)服務器芯片,阿里平頭哥還基于RISC-V架構開發(fā)物聯(lián)網(wǎng)芯片玄鐵系列,還眾多國產芯片企業(yè)基于這兩大精簡指令集開發(fā)芯片,而精簡指令集一貫的低性能曾困擾著國產芯片的技術研發(fā),如今蘋果開發(fā)的M系處理器卻給予了中國芯片企業(yè),證明精簡指令集其實可以開發(fā)出高性能芯片,將鼓舞國產芯片進一步深入研發(fā)精簡指令集。
尤其是對RISC-V架構的開發(fā),RISC-V架構尚未由歐美企業(yè)掌握足夠的專利話語權,而中國芯片企業(yè)則早已開發(fā)RISC-V架構,目前RISC-V的19個高級會員有12個是中國芯片企業(yè),如此中國芯片可望掌握RISC-V架構更多專利,從而開發(fā)出完全自研的高性能芯片。
筆者估計未來中國芯片企業(yè)會投入更多資源研發(fā)精簡指令集,從而開發(fā)出性能媲美蘋果M系和Intel的處理器,從而最終實現(xiàn)完全替代美國芯片,這對于Intel等美國芯片來說恐怕都是重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