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解讀針織加工技術發(fā)展方向
發(fā)展成型編織是《綱要》中新型針織編織技術的重要項目。中國針織工業(yè)協(xié)會專家技術委員會主任王智對此解讀說,針織不同于機織,其中成型編織是針織編織的重要優(yōu)勢,成型編織的優(yōu)點在于不用布料裁剪,直接編織出來就是服裝。這項技術的關鍵體現(xiàn)在設備上,王智介紹說,“十一五”期間,國內就開始研究這個項目,設備也通過了鑒定,有的企業(yè)已經推出產品,打破了意大利進口設備的壟斷地位,目前國內市場容量有8000多臺,意大利產品還占據著至少80%以上的市場。無縫內衣機、電腦橫機、經編機都可以做成型編織。這項技術的關鍵就是在編織過程中對參數要不斷調整,這就需要機電一體化設計,通過編織工藝參數的電腦程序設計控制編織機工作,這項技術首先需要設備過關,然后是工藝配合,包括后道的染整工藝也要過關。目前我國在經編成型編織技術方面還處在起步階段,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隨著研發(fā)的不斷深入,成型編織的技術水平會有很大提升,到“十二五”末,產業(yè)化目標要達到1億件規(guī)模。
對于超薄超細針織面料加工技術,王智認為,從國內外趨勢看,大圓機面料、經編面料都是朝細支方向發(fā)展,輕薄、手感好是潮流。
短纖維經編技術難度比較大。王智介紹這項技術是基于拓展經編產品范圍的需要而推出的。經編機速度快,產量也大,但只適用于長絲織造。經編的特點是穩(wěn)定性比緯編好,不容易變形,如果想用棉、毛短纖在經編上開發(fā)新產品,就要突破這個技術瓶頸。目前,這種技術已經在部分機臺上試著開發(fā),“十二五”目標要達到50~100臺的規(guī)模,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王智強調說,針織技術的發(fā)展主要是依靠市場導向,比如市場需要功能性內衣,或者時尚化的外衣面料,行業(yè)就要用新的原料或者新的編織技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綱要》中涉及的技術既是消費需求的方向,也符合針織服裝發(fā)展方向。雖然數量規(guī)?,F(xiàn)在還不大,但代表了一個發(fā)展方向。只要產品與消費者需求一致,即使初期量很少,但經過努力可以把數量做大,帶動更多的人享受新產品的舒適。對于《綱要》中的量化指標,王智坦言,完成“十二五”科技目標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