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8日,上海地鐵1號、2號、3號、4號、8號線相繼發(fā)生故障,6天內7起故障,讓上海地鐵再次成為關注焦點。10月13日20時,上海地鐵8號線因設備故障,西藏南路往江浦路方向列車限速運行;10月14日8點05分,地鐵1號線蓮花路站往富錦路方向一列列車車載設備故障,該車清客回庫;10月14日9點18分,地鐵8號線曲陽路站往航天博物館站方向一列列車車載設備故障;10月15日21時55分,地鐵4號線因設備故障,上海體育館站至宜山路站區(qū)段列車限速運行;10月17日,地鐵2號線一列車信號故障,2號線東延伸段限速運行1小時;10月18日,地鐵3號線因列車故障限速運行;10月18日,地鐵4號線一列車故障。
昨天,早報記者采訪了上海地鐵運營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他表示,事實上近期地鐵的故障發(fā)生率并沒有明顯提高,只是由于一方面微博等新媒體方式促進故障通報的透明化,另一方面由于9月27日10號線事故發(fā)生后,軌道交通的安全級別大大提高,一旦遇到突發(fā)小故障,地鐵運營部門就會出于安全考慮限制列車的運行速度,因此一些小故障的影響時間確實較之前有所延長。
據了解,地鐵列車的正常行車速度為每小時70公里,以往在故障區(qū)段可能降低到每小時40至50公里,但現(xiàn)在考慮到地鐵列車處于高速運行時安全控制系數(shù)就比較低,因此故障區(qū)段的限速嚴格到了每小時20公里,導致一些小故障的影響時間較之前明顯延長了。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長羅雁云在此間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上海地鐵這些年一直處于高速發(fā)展狀態(tài),一些老的線路控制系統(tǒng)已經到了檢修期,而新線路又恰恰處在需要反復調試的運營初期,這兩個因素疊加,也增加了故障發(fā)生的可能性。
另外,上海地鐵的質量問題也浮出水面。有報道稱,地鐵12號線工程土建9標段在施工中被曝鋼筋“短斤缺兩”,而涉及的工地已暫時停工。不過,據主管上海地鐵的申通集團昨日透露,質監(jiān)部門進行檢測后稱,12號線工地未發(fā)現(xiàn)有少放鋼筋的問題。
申通集團昨日透露,事實上早在10月9日,上海市質監(jiān)部門就曾接到舉報,稱該標段工程有質量問題;質監(jiān)部門隨即要求相關施工單位暫停該站后續(xù)工程施工,并委托第三方對鉆孔灌注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未發(fā)現(xiàn)有少放鋼筋籠的質量問題,符合設計要求。
據了解,上海市質監(jiān)部門要求委托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巖土院”)作為第三方對鉆孔灌注樁進行檢測。
申通集團表示,上海巖土院用磁梯度檢測法對該舉報涉及的鉆孔灌注樁開展檢測,未發(fā)現(xiàn)有少放鋼筋籠的質量問題,符合設計要求。同時,還另外隨機抽取了該工程鉆孔灌注樁施工總數(shù)的10%做進一步檢測,全部檢測結果將于近期完成。
此文為中國傳動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