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12-04 13:29:49來源:zhangting
圖1 串聯(lián)電阻器LED驅動vs恒流LED驅動器TLE4242[/align]
圖1顯示采用三個標稱正向電流為350mA的LED的汽車應用。選擇串聯(lián)電阻器困難很大:在低電池電壓條件下,正向電流較低,LED亮度不足。如果出現(xiàn)瞬變(負載突降、雙電池),LED很可能受損。在低電池電壓條件下,恒流源可防止LED受損,提供更強的亮度。
極低壓降提高系統(tǒng)效率
LED串中的最大LED數(shù)量主要取決于電阻器或LED驅動器的壓降。如果采用電阻器,要想獲得最恒定的電流需要較大的壓降。然而,這就意味著要產(chǎn)生熱量而不是光。線性LED驅動器可以較低的壓降,提供恒定電流,這樣就可以在LED串中使用更多的LED,提高整個系統(tǒng)的效率。TLE42xx系列的典型壓降為0.5V,最大壓降為0.7V,BCR4xx系列的典型壓降為1.2V,最大壓降為 1.5V。
無須無源濾波組件
與通過升至高壓為長LED鏈路供電的開關模式轉換器不同,并聯(lián)LED串獨具優(yōu)勢:由于線性驅動器不發(fā)光,因此無須采用無源濾波組件。
用作高側開關
TLE4241和TLE4242 LED驅動器在關斷模式下,靜態(tài)電流不足1μA,這使得它們適合用作高側開關。
通過PWM調節(jié)亮度
采取兩種途徑調節(jié)LED的亮度:調節(jié)LED的正向電流水平或對預定義正向電流進行PWM調節(jié)。鑒于以下兩點原因,建議不要采用調節(jié)正向電流的方法。首先,LED在亮度范圍內,并沒有在最佳效率點工作。其次,正向電流不同于標稱LED電流可能會導致輸出的燈光顏色改變。PWM亮度調節(jié)通過低頻PWM信號調節(jié)LED輸入,可解決上述兩個問題。LED在單電流驅動電平條件下導通,其亮度可通過改變LED導通的平均時間進行調節(jié)。根據(jù)負載周期,該頻率不應低于200Hz;通常情況下,500Hz~1kHz足以使用。PWM控制裝置集成至TLE4241、TLE4242或BCR450等單芯片解決方案。BCR40x LED驅動器系列允許通過外部數(shù)字晶體管完成PWM亮度調節(jié)。
LED診斷
為了識別故障LED,TLE42xx系列可在狀態(tài)輸出條件下,指示開路負載情況。它還可直接與采用至VCC的上拉電阻器的微處理器連接。圖2和圖3為采用英飛凌LED驅動器的不同應用。
保護與安全
LED通常具備正溫度系數(shù),即LED正向電壓隨著LED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導致LED隨著溫度上升而消耗更大的電流。這將潛在地導致熱量失控和LED損毀。因此,需要對二極管電流進行控制,使其保持恒定。
[align=center]
圖2 與外部功率級一并使用的低成本BCR450線性LED驅動器[/align]
TLE4xxx與BCR4xx線性恒流LED驅動器適用于惡劣的環(huán)境,例如交通照明、建筑物照明、鐵路、交通或汽車應用。該產(chǎn)品允許瞬變電壓高達45V(由型號決定),可在高達150℃的結溫下工作,可承受很高的發(fā)熱溫度。如果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過流與過溫保護功能可保護IC及其應用。TLE4xxx系列能夠承受反向連接電源電壓。
散熱與傳熱
在系統(tǒng)電壓不斷變化的條件下,為了最大限度減少熱量,獲得恒定亮度,LED正向電壓最大值應接近(但等于或低于)供電電壓減去LED驅動器壓降。當LED正向電壓為最小值,輸入電壓為最大值時,LED驅動器的損耗最大。
[align=center]
圖3 TLE4241 LED驅動器具備PWM控制和開路負載檢測功能[/align]
有幾種散熱和防止PCB出現(xiàn)溫度梯度的方式:
● 并聯(lián)使用幾個小型且經(jīng)濟實惠的封裝,但需使其在PCB上各自分離。
● 使驅動器電路與功率晶體管分離。該原理也可使功率晶體管適應實際所需的二極管電流。
● 采用高性能TAB封裝(如小型SCT595或大型TO263封裝),實現(xiàn)與PCB良好的熱接觸,將熱阻降至最低。
總結
利用線性恒流LED驅動器驅動LED是最經(jīng)濟有效的方法。它的靈活性以及技術優(yōu)勢可提高效率,優(yōu)化系統(tǒng)成本,促進LED應用的普及。標簽:
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ǎng)(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相關資訊
產(chǎn)品新聞
更多>2025-10-31
2025-10-22
2025-10-17
2025-10-11
2025-10-09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