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恐龍化石模型 有助研究時避免損壞化石

時間:2013-11-25

來源:網(wǎng)絡轉載

導語:化石周圍一般包有一層石膏之類的保護套,避免損毀。需要研究的時候,人們得清除化石周圍的石膏等沉積物,但清除過程也存在風險,可能損壞化石。

德國科學家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3D打印技術制作精確的恐龍化石模型,既能進行研究,又能避免損壞化石。

化石周圍一般包有一層石膏之類的保護套,避免損毀。需要研究的時候,人們得清除化石周圍的石膏等沉積物,但清除過程也存在風險,可能損壞化石。德國科學家通過CT和3D打印技術制作化石模型,解決難題。

放射學研究人員阿希塞馬伊瑟沃(AhiSemaIssever)博士說:“這項技術能把化石損壞風險降到最低,這是最大的好處。另外,它也比傳統(tǒng)方法更快。”

為了躲避二戰(zhàn)轟炸,柏林的德國自然史博物館用石膏包起一些化石埋在地下。這些石膏“外衣”幫助化石渡過難關,如今工作人員面對這些石膏卻犯了難,不冒險清除它們,就難以進行研究。

CT技術此時派上用場,伊瑟沃和同事們隔著石膏掃描一塊化石,獲取了不少信息。掃描結果顯示,化石是恐龍的一塊脊椎,出土于德國哈爾博施塔特,上面還有一些裂痕。掃描所得信息足夠科學家通過3D技術,用高能射線聚合物質,精確打印出化石模型。

伊瑟沃表示,3D打印技術成本降低,作為研究工具愈發(fā)普及,給科學家提供極大的幫助。3D打印技術能像印刷術一樣帶來革命,一些原本獨一無二的化石也能復制,在全世界廣泛“流通”。

中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wǎng)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