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新政”將產生重大影響

時間:2014-07-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國務院近日印發(fā)《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6個方面25條具體政策措施,部署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緩解能源和環(huán)境壓力,促進汽車產業(yè)轉型升級。

中國政府本月出臺了新能源汽車“新政”,將產生多方面重大影響。分析人士指出,影響將涉及汽車行業(yè)、電池產業(yè)、電力行業(yè)、基建行業(yè),以及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此外還將惠及外資品牌新能源汽車。

國務院近日印發(fā)《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6個方面25條具體政策措施,部署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緩解能源和環(huán)境壓力,促進汽車產業(yè)轉型升級。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十二五”(2011-2015年)確定的國家七大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之一,也是世界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根據2012年7月國務院印發(fā)的有關規(guī)劃,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車被劃入了節(jié)能車范圍。

規(guī)劃還提出了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的目標。

“中國將新能源汽車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是必要的。”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清泰說,“這有利于減少國家對石油等能源的過度依賴,提高國家能源安全性,降低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產業(yè)結構升級,實現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在上半年實現了生產20692輛、銷售20477輛,同比分別增長2.3倍和2.2倍的業(yè)績,特別是產銷量已超過上年全部數量。

有宏觀經濟研究者指出,在中國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發(fā)展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將推動一些落后或過剩的鋼鐵制造、電池生產、整車制備等相關產業(yè)洗牌,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破2000萬輛。巨大的潛在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有強勁的吸引力。

多位專家指出,電動汽車的發(fā)展符合未來的技術發(fā)展方向,充電設施將與高速公路、水電網絡一樣,成為基本的民生保障工程。

北京市2013年調查顯示,有近四成消費者因安裝不了充電樁而放棄購買電動汽車;在最終購車的車主中,僅有20%的車主在小區(qū)內安裝了充電樁。北京市近期提出,在2014年內將建設1000個公用快速充電樁。

國家電網營銷部副主任沈建新表示,政府部門的產業(yè)規(guī)劃出臺后,還將形成配套的充電站設施建設規(guī)劃。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未來或明確充電設施建設的財政補貼細則,出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具體獎勵辦法和標準,并制定統一的充電價格和充電服務費指導意見,建立充電設施投資運營回報機制,以撬動社會資本參與。

在中國,公共交通中的燃油公交車和出租汽車已成為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占全國機動車總量1.7%的公交大巴和出租車,耗油量和排放量均占全國機動車的27%。

比亞迪汽車公司公關部經理杜國忠表示,在公共交通領域優(yōu)先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對于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治污減霾,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據測算,如將中國120萬輛出租車、50萬輛燃油公交大巴都更換為純電動車,一年可節(jié)?。常矗祪|升燃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737萬噸。

中國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要求,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努力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美好家園是中國政府對公民的承諾。發(fā)展清潔的新能源汽車是實現中國執(zhí)政者這一治國思路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是,中國當前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同發(fā)達國家仍有相當差距。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電池技術是發(fā)展電動汽車最關鍵、最昂貴也是最困難的部分。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秘書長董揚表示,中國的電動汽車發(fā)展需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需要跨行業(yè)、跨國別的合作,政府應當在技術上中立,鼓勵企業(yè)合作創(chuàng)新深耕。

7月13日公布《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明確了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公務用車“新能源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指出到2016年中央國家機關以及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總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杜毅說,如何讓新能源汽車接地氣、實現銷量是新能源汽車最終推廣開來的根本。在這方面,公務用車是一個突破口。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剛教授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應遵循“市場主導,政府增進市場”機制,政府緊密結合市場需求開展“增進”支持,政策效用才能最大化。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