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亞洲消費電子展(CESAisa)將于5月在上海開幕,為期三天的2016年亞洲消費電子展將聚焦那些正在改變或改善我們的世界的新技術,并深入討論下一個將會影響消費者生活的顛覆性技術趨勢。
在以往大家的印象中,CES是一場硬件產(chǎn)品的盛會,事實上無論是已經(jīng)有50年歷史的美國CES,還是去年開始在中國舉辦的亞洲CES,軟件、內(nèi)容與在線平臺也在逐漸成為展會上受關注的焦點。
今年的CESAisa,在軟件與服務領域,人工智能將成為最大的熱點。
人機大戰(zhàn)引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概念其實很早就有了,但一直缺少一個“爆點”,而今年剛剛過去的“人機大戰(zhàn)”正是引燃這個爆點的導火索。
從比賽開始之前到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關于人工智能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歇。現(xiàn)階段,研究人員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開發(fā)到底處于什么樣的階段呢?
就目前來看,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科研項目,而是被分拆成大量的項目進行單個研究,每一個團隊或是公司都在自己拿手的領域?qū)θ斯ぶ悄苓M行探索,而AlphaGo就是谷歌的研究方向之一。
人工智能并不“懸乎”
人工智能聽起來離我們很遠,其實你在不經(jīng)意中可能就用過。比如微軟在去年推出過一個“How-old”的年齡識別的應用,這其實也是人工智能的探索。
傳統(tǒng)的年齡識別系統(tǒng),是通過對系統(tǒng)各個參數(shù)的設定來劃分年齡層的,比如皺紋達到多少數(shù)值,眼角紋的數(shù)值,眼睛的通透度,頭發(fā)的狀況等等,這是一種機械的算法,并不存在所謂的“智能”。而“How-old”的背后原理則是“學習”,通過對海量人臉照片樣本的讀取來逐漸歸納掌握各年齡層的面部特征,然后來“猜”目標相片的年齡。
“猜”在人工智能領域是一個褒義詞,因為“猜”是人類的特性。仔細想想,我們在判斷一個人的年齡時是怎樣做的,是去數(shù)他的皺紋嗎?當然不是,我們也是通過自己的閱歷自己總結(jié)出來,然后去“猜”的。所以“How-old”后背的原理已經(jīng)具有人的不確定性,有一絲“人性”了。
人工智能如何應用到生活中
關于人工智能,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還是,人工智能除了下圍棋還會什么?如何在生活中幫到我們?
其實在去年的CESAisa,就有人工智能領域的圖靈機器人廠商參展,這里所說的“機器人”并不是那種實體的,能走路能說話的機器人,而是一個程序?,F(xiàn)在一些在線平臺的客服人員其實就是一個機器人程序,還有我們熟悉的微軟小冰、小娜、蘋果Siri等手機助手,那些跟你聊天的也都是人工智能機器人。這類機器人可以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并針對指令做出反饋,從而幫用戶解決問題。
當然,聊天機器人并不是人工智能的最終狀態(tài),在未來,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還將被運用到醫(yī)療、服務、教育等多個領域,我們將看到無數(shù)的商機和產(chǎn)品,能夠解決問題、拯救生命、產(chǎn)生巨大的商業(yè)和用戶價值。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器視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