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也就是1994年4月20日,中國互聯網接入世界,如今中國已經是網民規(guī)模全球第一的互聯網大國。就在互聯網產業(yè)發(fā)展如火如荼之時,物聯網悄然來到我們身邊,這個絕大多數人或許感覺比較陌生的東西,伴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大潮,慢慢地植入我們的生產和生活,讓我們見證了什么是真正的“萬物互聯”。
斥資2億美元,IBM推動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相結合
IBM宣布,該公司將投資兩億美元在德國慕尼黑修建“華生物聯網”業(yè)務的全球總部。此舉屬于將“華生”超級計算機與物聯網相結合的戰(zhàn)略的一部分。
這也是IBM投資30億美元、將華生認知運算帶到物聯網中的全球計劃的一部分。在慕尼黑的投資是IBM有史以來在歐洲進行的最大投資。
IBM表示,該公司在全球有6000家客戶使用華生物聯網解決方案和服務,而八個月前僅有4000家。久而久之,IBM計劃使用華生從全球物聯網的海量數據中獲取洞見。華生物聯網總部將設全球首個認知物聯網合作實驗室——在這個可親身實踐的實驗室,客戶和合作伙伴可與IBM常駐慕尼黑的千余名研究人員、工程師、開發(fā)人員和業(yè)務專家合作,促進汽車、電子、制造、醫(yī)療保健和保險行業(yè)的協作創(chuàng)新。
IBM華生物聯網服務全球主管HarrietGreen在一次聲明中表示:“IBM正在大步邁進,確保全球企業(yè)能夠利用這個無與倫比的技術變革時代,開發(fā)真正改變人類生活的新產品和服務。德國處于工業(yè)4.0計劃的前沿,而通過邀請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到慕尼黑與我們共事,我們奉獻出本公司的人才和技術,幫助實現物聯網的承諾,并為協作創(chuàng)新建立全球化的溫床?!?/p>
人工智能+物聯網:開啟自動駕駛新時代
11月16日夜晚,浙江烏鎮(zhèn)的子夜路特別熱鬧。18輛漆上藍白車身的百度無人車浩浩蕩蕩開上路,進行第一次3.16公里城市道路大規(guī)模測試。這批無人車上路后,全程沒有人工干預,透過內建的自動駕駛技術,車隊行經兩個紅綠燈和一個轉彎路口,過程十分順暢?,F場試乘體驗者形容,轉彎時車子非常穩(wěn),“像是老司機開車一樣?!卑俣榷麻L李彥宏也在同場大會上宣言,移動網絡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強調“下一個機會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而無人車,恰好就是兩者結合而成的產物。
近年,隨著各大科技廠商和汽車制造商投入無人車開發(fā),以及許多國家的法令修改,無人車的未來已經越來越清晰。
在無人車領域,目前最受關注的是Google。Google從七年前啟動無人車計劃,預計在2020年發(fā)表無人車。去年開始,原型車已經進入一般道路測試,包含美國加州山景城、德州奧斯汀、華盛頓州柯克蘭都有無人車測試,今年中也前進亞利桑那州,打算掌握無人車在沙漠中的駕駛狀況。到今年10月為止,Google無人車在公共道路的測試已經超過200萬英里,相當于300年的人類開車經驗。盡管今年出現無人車交通事故,但仍不減Google的野心和熱情,持續(xù)擴大測試范圍,只求早日讓無人車實際出現在人們生活中。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汽車研究部門今年發(fā)表預測,2020年到2035年將是無人車成長的黃金時期,2035年時,全球無人車銷售量將逼近2,100萬臺,這個數字高過兩年前預測的銷售量1,180萬臺,顯示無人車發(fā)展頗受看好。IHS預估,美國可能會在2020年成為全球第一個允許無人車上路的國家,屆時無人車銷售數量將達數千臺。而即將在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也會帶動日本汽車廠商大力投入。至于中國,IHS預估,2035年將擁有超過570萬臺無人車,可能成為最大市場。
物聯網+人工智能迎風口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zhèn)舉行。創(chuàng)新產品以及技術成果的發(fā)布歷來是最吸引市場眼球的領域,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便有來自國內和歐美、亞太、拉美等國家和地區(qū)的258家企業(yè)的1000多項新技術、新產品展出。
百度的無人車在大會召開期間邀請市民在路面上進行實地體驗;阿里巴巴城市數據大腦、人工智能ET、掃臉支付技術也在大會上展示;??低暤闹悄懿窜嚈C器人2分鐘停車技術服務本屆展會。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物聯網兩大領域有望在本屆大會上掀起一陣科技旋風。
在投資標的上,物聯網領域,中元證券表示,目前三大運營商以及包括華為、中興、阿里巴巴、百度等國內行業(yè)龍頭積極布局物聯網,力爭搶占物聯網細分領域市場份額,并共同推進NB-IOT商用進程。2016年6月份NB-IOT標準正式落地,預計2017年有望成為NB-IOT的商用元年,物聯網有望被正式大規(guī)模應用。
2016年被稱為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元年,而物聯網也正在慢慢進入大家的視野,無論是在制造業(yè)領域,還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物聯網+人工智能都將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fā)布,部分資料來源于人工智能快報、證券日報、新浪科技、物聯網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