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電池產能能否滿足電動汽車需求?

時間:2017-01-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大眾即將在其MEB電氣化平臺上大規(guī)模生產電動汽車,屆時會對電池產生極大需求,世界最大的6家汽車鋰電子電池供應商參與了此次競標。

“我們能做出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的狀況?!?016年2月,戴姆勒CEO蔡澈(DieterZetsche)曾表示電動汽車電池早已出現(xiàn)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不會投資生產電池。

然而,蔡澈此番表態(tài)后不足一年,大眾集團卻開始擔心另一種情況——電池產能不足。

大眾即將在其MEB電氣化平臺上大規(guī)模生產電動汽車,屆時會對電池產生極大需求,世界最大的6家汽車鋰電子電池供應商參與了此次競標。但2016年12月,大眾集團策略主管托馬斯·塞德蘭(ThomasSedran)卻表示,6家電池供應商均不具備滿足集團電池需求的產能。

大眾即將在其MEB電氣化平臺上大規(guī)模生產電動汽車,屆時會對電池產生極大需求。

在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guī)壓力下,汽車制造商對電動汽車的反應也在加快。大眾、戴姆勒、寶馬、通用以及福特均預測未來對汽車電池的需求將飛速增長,大眾預計到2025年每年銷售200萬~300萬輛電動汽車。

但問題是,未來10年電池產能能否滿足電動汽車需求?

大眾認為歐洲、中國乃至北美的電動車需求將大幅增加,當然有這種想法的不止大眾一家。到2020年,特斯拉希望在全球賣出100萬輛電動汽車,日產預計其在歐洲20%的銷售依靠電動汽車支撐,福特則認為屆時電動汽車銷售將占到中國市場的15%~25%。到2025年,奔馳預計其售出的汽車中15%~25%將由電池提供動力。寶馬估計的數字與奔馳一致,但將插電混動汽車也包含在內。福特認為到2025年,全球銷售的汽車中約有1/4為純電動或插電混動。

汽車制造商并不是盲目樂觀。2016年,通用、雷諾及LG化學打破了電動車推廣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阻礙——續(xù)航問題。通用宣布雪佛蘭Bolt(歐洲版本為歐寶Ampera-e)一次充電續(xù)航可超過310英里。雷諾第二代Zoe搭載LG新型鋰離子電池,升級后的電池容量從22千瓦時增加到41千瓦時,續(xù)航里程達到250英里。分析人員預測,2019年續(xù)航里程還會出現(xiàn)跳躍式增長。

12月,大眾集團策略主管托馬斯·塞德蘭(ThomasSedran)卻表示,6家電池供應商均不具備滿足集團電池需求的產能。

此外,電動汽車推廣的另一大障礙——居高不下的電池價格隨著電池能量密度的增加也出現(xiàn)了下降。法國巴黎銀行旗下證券部門ExaneBNPParibas金融分析師2016年9月發(fā)布報告,稱電動汽車電池組成本到2020年將從現(xiàn)在的400美元每千瓦時減少到215美元每千瓦時。到2025年,這個數字會進一步減少到140美元。

鑒于電池生產成本預計會出現(xiàn)急劇下降,ExaneBNPParibas估計,到2025年,汽車制造商從電動汽車上的利潤率將高于內燃機動力汽車。它還預測,按照電池平均容量70千瓦時來計算,要滿足860萬輛汽車的需求,需要600千兆瓦時的電池產能。

根據瑞典咨詢公司EVVolumes統(tǒng)計,全球鋰離子電池產能僅為41.57千兆瓦時。為了完成到2018年年產50萬輛Model3的目標,特斯拉在內華達斯帕克斯建立了一家產能為35千兆瓦時的工廠以生產大批量低成本地電池。目前,特斯拉正計劃在歐洲建立第二家電池生產工廠。

特斯拉自行生產電池的做法并沒有獲得大多數汽車制造商響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缺乏這一領域的專業(yè)技術。大眾集團的塞德蘭坦陳:“說實話,如果現(xiàn)在跟三星以及LG作比較的話,我們落后他們幾個光年?!?/P>

目前,在歐洲規(guī)模生產鋰離子電池的汽車制造商只有日產。日產在全球有3家電池工廠,英國的桑蘭德是其中之一。目前桑蘭德工廠仍在使用能量密度相對低的LMO電池材料,但日產在2016年1月曾表示會對工廠進行升級,屆時材料可能隨之升級。

塞德蘭認為,電池供應商地理位置上需要靠近客戶的生產工廠,因為長距離運輸電池不僅成本高,而且風險大。他說道:“電池是危險物品,還沒有公司為鋰電池運輸承保?!?/P>

兩大電池供應商早已在歐洲建廠。LG化學在波蘭的弗羅茨瓦夫(Wroclaw)工廠預計在2017年下半年投產,電池產能將超過10萬單位,續(xù)航在200英里左右。三星SDI宣將廠址選在匈牙利,工廠約在2018年投產,年產能為5萬單位電池。

這對于即將到來的電動車熱潮來說還遠遠不夠,但汽車制造商并沒有恐慌。捷豹路虎產品開發(fā)技術設計總監(jiān)沃爾夫岡·齊巴特(WolfgangZiebart)說道:“現(xiàn)在很難預測2015年的需求,但電池產能在合理的時間段內將會提高,供應不足的情況不會出現(xiàn)?!?/P>

塞德蘭表示,大眾未來會生產固態(tài)電池。據預測,固態(tài)電池能量密度要比2020年時最高水平的鋰電子電池還要高40%。

因為看到了固態(tài)電池的潛力,博世2014年收購了美國固態(tài)電池制造商Seeo。

大眾持有硅谷固態(tài)電池專業(yè)生產公司QuantumScape的股份。塞德蘭表示大眾電動汽車最早在2022年使用固態(tài)電池,公司在德國薩爾茨基特的工廠也計劃用于這種電池的生產。然而,固態(tài)電池可能只會用于大眾的高端汽車上,最起碼初期階段不會用于主流車型。

固態(tài)電池的優(yōu)勢還不止于能量密度

博世CEO沃爾克馬爾·鄧納爾(VolkmarDenner)2015年說過:“固態(tài)電池不含易燃的液態(tài)電解液,因而更加安全。體積減少75%,重量也有減少?!币驗榭吹搅斯虘B(tài)電池的潛力,博世2014年收購了美國固態(tài)電池制造商Seeo。

其他涉足固態(tài)電池的汽車制造商還包括此前對電動汽車態(tài)度曖昧的豐田,但豐田也在2016年轉變了策略,由社長豐田章男親自領導新成立的電動汽車開發(fā)部門。

ExaneBNPParibas在一則報告中贊譽豐田:“我們高度重視豐田在固態(tài)電池上的長遠策略。”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