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描繪的人與機器作為兩個獨立物種的相像,困惑與殺戮,是未來樣貌嗎?AI究竟將如何影響人類尚無定論,但巨頭科技公司的大佬們早已完成了在樂觀和悲觀兩派之間的"站隊"。自從拋出AI"威脅論",特斯拉CEO馬斯克就不斷遭到科技界大佬們的公開挑戰(zhàn),這一次與馬斯克激烈碰撞的是FacebookCEO扎克伯格。
末世論vs樂觀派
7月25日,扎克伯格在直播時表示,馬斯克的AI"威脅論"看法太消極,是極不負責任的,認為對方根本沒理解什么是AI。隨后,當天下午馬斯克在Tiwtter上立馬回應扎克伯格稱,關于AI,他已經(jīng)和扎克伯格談過了,"扎克伯格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很有限"。
馬斯克最早拋出AI"威脅論"是在2014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次公開訪談中,馬斯克發(fā)表對人工智能的看法時表示,"我認為我們應當格外警惕人工智能。如果讓我說人類當下面臨最大的威脅是什么,我覺得是人工智能無疑"。
就在同一年,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就曾語出驚人,表示人工智能發(fā)展到目前的初步階段已證明非常有用,但他擔心的是,"人工智能可能自行啟動,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局限于緩慢的生物進化過程,根本無法競爭,最終將被超越",因此他認為,"徹底開發(fā)人工智能可能導致人類滅亡"。
今年4月,亞馬遜CEO貝索斯曾就AI"威脅論"與馬斯克發(fā)生過公開辯論。貝索斯認為,"或許在發(fā)展初期,人工智能可以增強我們的能力,促進人類文明,這會讓人類感覺舒服,并最終依賴這項技術"。
馬斯克的對立面不乏各種巨頭。2016年6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執(zhí)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在斯德哥爾摩的一次研討會上曾公開強力反擊馬斯克,并表示馬斯克的AI"威脅論"是杞人憂天。"如果你覺得人工智能在智商上超越人類后就將毀滅我們的種族,那你科幻電影一定是看多了",施密特說。
關于AI是否反噬人類的擔憂,谷歌CEO皮查伊也同樣抱著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他認為,從長遠來看,AI必將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去年10月,IBM董事長、CEO羅睿蘭曾撰文闡述外界對機器學習技術的最大認識誤區(qū)。她在文中表示,對于未來自動化機器是否將反噬和摧毀人類,是不夠理解機器智能科學的表現(xiàn),她認為如果你能夠參與到其中,就會知道這是由誤導性表達帶來的錯誤觀念。
市場激烈布局
一邊是激辯的大佬們,一邊是人工智能市場激烈的布局。"樂天派"走在了前面。Facebook已經(jīng)宣布計劃,將建立"世界上最好的AI實驗室"。Facebook已經(jīng)開發(fā)出AI支持的個人助理M。Facebook未來的AI開發(fā)很可能包括對現(xiàn)有AI技術的常規(guī)升級,并向AI實驗室分配更多資源。這個實驗室似乎以智囊團的形式存在,旨在解決某些技術行業(yè)存在的最大AI挑戰(zhàn)。
近年來,谷歌已經(jīng)并購了11家不同的AI公司,部分源自這些投資的技術已經(jīng)被用于幫助改善谷歌的搜索功能。谷歌斥資4億美元收購了DeepMind,這是迄今為止數(shù)額最高的AI收購交易,并將DeepMind的技術推向極限。
蘋果最值得關注的AI收購發(fā)生在2015年,當時蘋果收購了VocalIQ。這家公司的AI技術不斷推動蘋果虛擬助理Siri改進。此外,在最新iOS中引入先進的面部識別技術后,蘋果宣布將在未來數(shù)月內(nèi)專注于開發(fā)這種技術在數(shù)字標牌領域的應用。
隨著谷歌、IBM等巨頭相繼開源AI平臺,NVIDIA、英特爾公司深攻AI芯片,AI商用化的技術壁壘大幅降低,AI將迎來商用化高潮。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模糊檢索等領域將率先發(fā)展。IBM、谷歌在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全面布局。IBM已經(jīng)轉型成認知解決方案和云平臺公司,沃森將開啟認知商業(yè)時代。
NVIDIA和英特爾作為傳統(tǒng)芯片公司,面臨著PC、移動智能終端等市場逐漸飽和的壓力,以及AI市場強勁的市場前景,致力于研發(fā)可行的AI硬件,并在AI框架和商業(yè)化應用有著諸多嘗試。
處于國家競爭核心的制造業(yè)同樣是AI的戰(zhàn)場。從德國的"工業(yè)4.0"到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以及特朗普政府對于美國制造業(yè)回流的推動,致使新一輪制造業(yè)的競爭悄然啟動。但與之前所不同的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如何與制造業(yè)融合將成為左右此次競爭的重要要素。
接下來怎么辦
在有關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的言論甚囂塵上的當口,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德勤與KiraSystems聯(lián)手把人工智能引入會計、稅務、審計等工作當中,目的在于幫助員工"從閱讀合同和其他文件的乏味工作中解放出來"。
這一頗受爭議的動作成為了對《經(jīng)濟學人》2014年調查的印證:在未來20年內(nèi),低端制造業(yè)的生產(chǎn)、銷售、會計等"技術含量低但成本高昂"的崗位將逐漸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對人類而言,絕不是什么好消息。"問題在于:接下來怎么辦?"貝索斯認為,"有些人工智能將會融入我們的文明之中,但我也擔心馬斯克發(fā)出的警告,未來的人工智能革命或許的確有一部分超出我們的控制范圍"。
人類的恐懼來自未知和不可控?!度祟惡喪贰返淖髡哂韧郀枴ず绽诠_演講中提到,人類智慧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掌控了自然界的很多東西,包括如何對抗自然災害,掌控生物界的命運等,但人類最不可控的東西始終讓人類恐懼,比如死亡。
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曾公開表達對機器過于智能化的擔憂,稱超級智能機器會威脅人類,希望公眾能夠警惕。比爾·蓋茨對那些對智能機器毫無憂患意識的人表示很不理解,他認為,"機器確實可以幫助人類完成很多工作,但當機器越發(fā)的智能,它們將會對人類的存在造成威脅"。
如果說"自由意識是幻覺"打響了權威易幟的第一槍,那么人文主義最重要的邏輯起點"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也正在技術發(fā)展的狂奔之路上被瓦解。在赫拉利看來,就在本世紀,"數(shù)據(jù)主義"極有可能替代"自由主義",成為人類信奉的"新宗教"。
在數(shù)據(jù)主義的大綱里,當采集到海量數(shù)據(jù)尤其是人類生物數(shù)據(jù),加之日趨強大的計算能力,外部力量將比"你的內(nèi)心"更了解你。
比照《西部世界》,這是一種更具現(xiàn)實色彩的未來,但對人類整體而言,相比人類在"機器人樂園"肆無忌憚,很難想象這種未來會將人類拽至何處。人工智能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最終將給人類帶來什么影響?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