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確認正在與大眾汽車集團接觸,爭取成為大眾MEB項目的供應商。MEB是大眾汽車集團打造的全新電動車平臺,基于該平臺的首款車型計劃在2020年上市。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CATL)歐洲區(qū)總裁MatthiasZentgraf9月13日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向財新記者透露上述信息。他表示大約有3到5家電池公司同時競爭大眾MEB項目,目前大眾還沒有確定供應商名單,競爭還在繼續(xù)。
MatthiasZentgraf估計明年初才會有最終結果,他沒有透露該項目其它合作細節(jié)。
今年6月,韓國媒體稱LG化學與德國大眾簽訂了電池供應合同,隨后被證偽。今年7月,路透社報道稱,礦業(yè)巨頭嘉能可與CATL簽署了四年期協議,將向后者銷售至多2萬噸鈷產品,這被認為是一份三方協議,背后有大眾的支持。
大眾汽車集團擬投入2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55億元)推動電動化,計劃在2025后每年銷售多達300萬輛電動汽車,其中大眾汽車品牌I.D.家族年銷量將占三分之一即100萬輛,包括主要在中國市場銷售的65萬輛。
9月11日,大眾汽車集團表示,預計到2025年,為實現其電動車產品生產運營,將需要超過150GWH的鋰電池產能,這相當于至少四個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的年產量。
為滿足上述需求,大眾正在中國、歐洲、北美地區(qū)尋找合作伙伴。大眾預計,集團內電動車平臺量產車型可為電池行業(yè)提供50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3910億元)的合作訂單。
MatthiasZeitgraf告訴財新記者,CATL爭取的正是大眾汽車集團的訂單。大眾汽車集團共擁有大眾、奧迪、斯柯達、賓利、保時捷、布加迪、蘭博基尼等12個汽車子品牌,以及出行子品牌Moia。
大眾、寶馬和奔馳三家歐洲車企提出大力推進電氣化,為中國電池企業(yè)帶來機遇。他們在中國本地化生產一般選擇與中國電池廠家合作,這與中國政府電池政策有關。
2015年5月1日,工信部發(fā)布“電池企業(yè)目錄”,即指《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yè)規(guī)范條件》。中國政府沒有強制車企采購目錄內企業(yè)電池,但搭載目錄中的電池更容易進入工信部產品目錄,方可上市銷售。反之,若用韓國等地電池的產品,被攔在市場之外。(詳見《財新周刊》報道“新能源車電池政策迷霧”)
上汽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產品原來的電池供應商為韓國LG。接近政府主管部門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因為電池供應商的問題,上汽的產品遲遲不能進入工信部產品目錄,最后不得不更換電池供應商?,F在上汽集團已經重新與寧德時代組建了合資公司。
除大眾外,CATL與寶馬、奔馳均有合作。奔馳9月12日對外披露,在華國產時將使用中國電池企業(yè)的電池,CATL成為電池供應商之一。MatthiasZentgraf也確認了這一合作,稱目前與奔馳之間合作了數個項目。他沒有透露跨國車企具體為CATL貢獻多少訂單。
某行業(yè)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日本松下排名第一,CATL排名第二,超過比亞迪。
今年6月寧德時代開始接受上市輔導,今年3月29日,鴻海集團發(fā)布公告稱,以10億元代價獲得寧德時代1.19%股權。以此計算,寧德時代估值達8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