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上,李彥宏表示無人駕駛汽車量產(chǎn)的時間將提前到2018年,比2015年年底宣布的2021年量產(chǎn)的目標整整提前了3年。
2021,無人駕駛汽車高考年
無人駕駛在中國的進度飛速兌現(xiàn),百度與金龍汽車合作計劃于2019年初正式推出無人駕駛汽車。而小鵬汽車的腳步要更快一點,小鵬汽車宣布今年在CES上亮相的小鵬汽車G3計劃在2018年春正式上市銷售。
寶馬、沃爾沃、福特等整車廠商也曾在2016年宣布2021年量產(chǎn)無人駕駛汽車的目標,不過比起動作頻頻的國內(nèi)廠商,國外的廠商則要保守得多。
福特研發(fā)及高級工程師副主席KenWashington曾表示無人駕駛正式推廣到個體消費者當中至少還需要10年的時間。馭勢吳甘沙也預測高速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還需要至少“15到20年”。而2021年這個關(guān)鍵的節(jié)點,對于2016年入局無人駕駛的廠商而言,更像是提交成績單的時刻。
雖然L4、L5級別的無人駕駛汽車尚需時日,不過,無需在公路上高速行駛的自動駕駛輪椅或會到來得會更快一些。
智能輪椅最需要馬上落地
WHILL株式會社在CES2018上發(fā)布了最新的智能輪椅Model-Ci,這款輪椅具有快速反應的控制系統(tǒng)和不俗的越障能力,通過兩個強大的后置點擊和前置萬向輪,可以攀登高達5cm的障礙物。而此前,松下和WHILL聯(lián)合設計的“WHILLNEXT”在東京羽田機場進行實測,并計劃于2020年在東京奧運會上投入使用。這款輪椅利用傳感器監(jiān)測附近的障礙物,并搭載自動停止功能,避免與他人相撞。
2016年,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與技術(shù)聯(lián)盟(簡稱SMART)也在新加坡樟宜綜合醫(yī)院進行了行駛測試,該輪椅搭載3個激光雷達收集數(shù)據(jù)來繪制地圖,通過算法確定它在地圖中的位置,同時可以通過像門一樣狹窄的空間。
比起國外對自動駕駛輪椅的熱情,國內(nèi)則顯得冷淡很多,至今沒有自動駕駛輪椅的相關(guān)研究。但實際上,國內(nèi)對自動駕駛輪椅的需求要更為迫切。
交通智能化的人性細節(jié)
據(jù)HEA查閱相關(guān)統(tǒng)計,2015年我國60歲人口及以上人口達到2.252億,占總?cè)丝诘?6.15%。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約占世界老齡人口的四分之一。隨著老齡化程度加劇,阿茲海默綜合癥、骨質(zhì)酥松等老人病會成為常見病,屆時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出行將會越來越依賴輪椅。
另外,據(jù)中國殘聯(lián)推算,截至2010年底,中國患有身體機能障礙的總?cè)藬?shù)為8502萬人,其中40%患有嚴重運動障礙,出行需要依靠輪椅。輪椅將會成為未來數(shù)十年的剛需,成為運動障礙人群自由出行的代步工具。而目前,中國這部分人群依舊因為現(xiàn)實的出行問題,其行蹤隱匿在角落,社交消失于街頭。
2015年,坐在輪椅上環(huán)游世界的英國人詹姆斯·巴迪拉在英國廣播公司刊發(fā)了一篇文章講述他在中國北京旅游的經(jīng)歷,他稱中國“很迷人,但也折磨人?!彼硎咀谳喴紊贤瓿勺罨镜娜蝿站拖袷窃凇娥囸I游戲》里拼命一樣,駕駛文化兇殘而交通信號燈毫無意義,在馬路上橫沖直撞的是個頭最大的車;天橋和地下通道的電梯要么是壞的要么上了鎖,要去更安全的地方過馬路需要額外花費45分鐘;中國三分之一的建筑有門檻。而這一切都在表示無障礙設施不享有優(yōu)先權(quán)。
實際上詹姆斯所講述的無障礙設施問題,只是冰山一角。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與中國殘聯(lián)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17年百城無障礙設施調(diào)查體驗報告》顯示,我國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僅為40%,而比普及率更低的是無障礙設施的使用率。在各大城市走訪,都會發(fā)現(xiàn)無障礙設施障礙重重的現(xiàn)象。如盲道被占用,尤其是在共享單車得到普及之后,共享單車占用盲道停放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同時人行道上的盲道往往只有一條,有時還會因為施工等原因而被打斷。除了盲道之外,城市里的無障礙設施大多如同擺設。超市、商場、銀行等公共場所一般會設施無障礙通道,然而這些通道卻因為坡度太陡而無人使用,另外,大部分商場都會在出入口設置間隔只有50厘米的路障防止車輛占道,這同時也成為了運動障礙人士的攔路虎。
而公共交通系統(tǒng)同樣不夠人性化,坐公共汽車的體驗與嚴重運動障礙人士無緣。國內(nèi)的公共汽車基本不會設置供輪椅上下的坡道,同時在BRT上,汽車與站臺之間的距離往往大于50厘米,對于普通乘客而言也是一種障礙,廣州此前曾經(jīng)出過乘客不慎沒踩到站臺上而被汽車碾斷腿的事故。地鐵的情況同樣不樂觀,這一點推著嬰兒車出行的父母再清楚不過。直梯要么長期被占用,要么上了鎖。找工作人員開鎖還要耗費時間等待,最后只能抱著嬰兒,扛著嬰兒車出入地鐵站。
在一層又一層的障礙之下,我們在中國街頭很難看到特殊群體順暢出行,因為他們無路可走,中國的無障礙設施讓他們寸步難行。實際上,這些除了需要國家完善無障礙設施之外,還需要無人駕駛技術(shù)的運用,這與行動困難人群自由移動的夢想不謀而合。對于他們而言,輪椅就是汽車,只是他們的汽車并不在馬路上行駛。在中國,將近一億人需要自動駕駛輪椅幫助出行,而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強,老齡人口增加,將來對自動駕駛輪椅的需求只會更多。這是一個正在增長的產(chǎn)業(yè),這個無人駕駛的市場正在逐漸成型。
自動駕駛輪椅目前只能在室內(nèi)環(huán)境中便利使用,不過這還只是第一步。如何讓輪椅走出室外,并與各類公共設施配合是接下來研究人員思考的問題。屆時,無人駕駛公交車落地,如果能夠精準控制車輛與站臺的距離,并通過定位感知自動駕駛輪椅的位置,在到站前為坐在輪椅上的人士準備好緩坡以供上落,將會成為運動障礙人士無障礙出行的一大助力。
在無人駕駛汽車正式上路前,對特殊人群出行的公共體諒的智能出行以及輪椅和助力車的智能化,更能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科技發(fā)展實力和進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