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復蘇和國家對紡織服裝行業(yè)扶持政策累積效應的逐步顯現(xiàn),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正處在企穩(wěn)回升的關鍵階段,但紡織服裝行業(yè)也正在不斷遭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制約,尤其是發(fā)達國家各種技術貿易措施層出不窮,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與日俱增。據(jù)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輸往歐美等國的紡織品遭通報數(shù)量與以往相比明顯增加。進入2010年以來,出口紡織品被歐美等國通報召回的情況也絲毫沒有下降的跡象。由于歐美等國是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輸入國,如果不能對此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勢必對我國紡織品出口造成沖擊。
從近年來遭通報案件分析來看,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在于產品設計存在缺陷,如兒童服裝上繩帶、小部件設計不符合標準要求;二是涉及健康安全的理化性能指標未達到進口國的法規(guī)和標準要求,如甲醛、禁用AZO、可萃取重金屬含量等超標,色牢度不過關,面料的阻燃性能不符合規(guī)定要求;三是產品包裝物、警示標識等不符合安全要求,如包裝內使用含有富馬酸二甲酯的干燥劑,兒童服裝標簽或包裝材料使用說明中未按規(guī)定要求標注使用年齡和危險注意事項等警示用語;四是部份產品違反REACH法規(guī)要求。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企業(yè)的質量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不強,許多廠商熱衷于追求面料色彩、功能效應,較少考慮環(huán)保、安全方面的因素;此外,生產企業(yè)對原輔料質量把關不嚴,對采購的原輔料未實施有效的檢測;由于對國外的技術要求不了解或重視不夠,在生產過程中盲目設計、盲目生產,缺乏對產品質量工藝的嚴格控制。
為此,筆者提醒紡織服裝出口企業(yè)要強化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在生產和質量管理上增強“溯源意識”,從源頭上把住產品質量關。在紡織業(yè)中,由于從原料到成品都有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對消費者的健康和環(huán)境產生影響,因此針對日常使用的原輔料,要嚴格實行“源頭把關”措施,及時準確掌握國際市場最新的技術、質量、安全、環(huán)保、包裝和標簽等標準和法規(guī)的要求,對原輔料、半成品、成品以及技術、管理和生產過程進行全面控制,消除質量安全隱患,避免因返工、退貨造成的損失,從根本上保證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