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外科學家成功研發(fā)可拿起納米物體機器人

時間:2015-11-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港媒稱,在不久的將來,或將出現可以快速提取DNA分子鏈或復制動物的微型機器人,因為中國和加拿大科學家最近成功合作研發(fā)出一臺工業(yè)機器人,其手臂能夠拿起長度僅以納米為標準的物體,為世界首個此類機器人。

港媒稱,在不久的將來,或將出現可以快速提取DNA分子鏈或復制動物的微型機器人,因為中國和加拿大科學家最近成功合作研發(fā)出一臺工業(yè)機器人,其手臂能夠拿起長度僅以納米為標準的物體,為世界首個此類機器人。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30日報道,目前,部份此類工作在顯微鏡輔助之下也能夠以人手進行,但過程費時,也需要很多人力,而且失敗率極高。

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孫鈺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與中國社科院及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合作,在這個領域取得了突破。

報道稱,適逢上周北京舉行為期三天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孫鈺的研究團隊便在會上展示了一個由所謂“納米操縱系統(tǒng)”控制的商用機器人。

這個機器人由中國黑龍江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生產,造價超過600萬元。機器人的體積約相當于一個中型比薩。

研究人員說,這個領域的研究遇到的其中一難題是:由于機械手臂體積極小,而且需要進行細微動作,所以找不到能夠驅動機械手臂的馬達。

但后來研究人員把機器人手臂連接到一個名為"壓電馬達"(piezomotor)的特制馬達,因而解決了問題。他們所采用的壓電陶瓷材料,插電時能夠收縮或擴張。他們說,馬達能夠使機器人的手臂在精確度達到1納米之內的范圍移動。

但研究人員使用傳感器時卻遇到更大的問題。傳感器的敏感度必須很高,才足以在誤差幅度少于1納米(大約10個原子排放在一起的距離)的情況下辨別機器手臂的確切位置。

這一問題使納米機器人技術無法在商業(yè)領域使用,但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周超博士的努力研究之下,這個問題現在似乎已得到解決。

發(fā)明新型傳感器的周超博士說,他的靈感來自體重秤。

周超說:“這個難題的解決方法可能就擺在你眼前,只是因為人們覺得它太普通,所以忽略了。"

他說,中國科學家發(fā)明了許多東西但都無人理會,因為人們認為這些發(fā)明沒有多大用途,不值得投資開發(fā)。“過去有許多意念都被束之高閣,因為人們認為它們沒什么用。"“內地廠商沒有利用這些概念,只滿足于復制外國技術。”

報道稱,但這個情況近幾年出變化,因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yè)要與在國際高端產品市場上與西方企業(yè)競爭,務求與對手平起平坐。

“納米機器人”的內部結構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娓娓工業(yè)

廣州金升陽科技有限公司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