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將迎來第二輪“嚴打”?

時間:2017-06-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國家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有逐步加嚴的趨勢,在經歷騙補一事后,國家雖未改變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規(guī)劃,但在細節(jié)方面變得更為謹慎與嚴苛。

6月23日,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在其官網上發(fā)布《關于暫停<公告>內部分車型的通知》。通知顯示,2380款新能源客車因未提交《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檢測報告,擬在第297批《公告》中予以暫停。

根據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此次共涉及109家新能源客車企業(yè),幾乎涵蓋國內所有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yè)。其中,涉及100輛以上車型公告被暫停的企業(yè)多達7家。南京金龍最多,有249款車型公告被暫停;其次是蘇州金龍,有173款車型公告被暫停;廈門金旅則有164款車型公告被暫停。還有4家分別為:宇通客車120款車型;揚州亞星客車116款車型;安凱客車109款車型;中通客車104款車型。這意味著所涉企業(yè)如果不能按時補交《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檢測報告,那么這2380款新能源客車將無法進行銷售。

同一天,國家審計署發(fā)布了《國務院關于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直指新能源汽車推廣存在的問題。其中披露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偏高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閑置情況。

報告指出,審計抽查13家汽車生產企業(yè)6801輛享受財政補貼的新能源汽車發(fā)現(xiàn),有3511輛電動客車的補貼額超過單車售價的70%,補貼標準偏高;部分汽車生產企業(yè)瞄準補貼政策設計生產車輛,有些企業(yè)甚至通過關聯(lián)交易或弄虛作假方式獲取補貼16.72億元。

此外,截至2017年2月底,審計抽查16家企業(yè)(其中10家為汽車租賃企業(yè))購買的3.55萬輛新能源汽車中,有0.22萬輛閑置未用一年以上,有1.72萬輛年行駛里程不足3000公里;延伸調查的66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yè)中,有30家2016年銷量不到500輛;部分地方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標準不統(tǒng)一。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著重指出某些汽車產銷企業(yè)采用自產自購、供應電池回購整車等手段獲取財政補貼高達16.72億元。有媒體報道指出,事實上,這一數字幾乎達到了2015年~2016年間,8個省安排的省級配套資金(35.46億元)的一半。

如果時間再往前推幾天,還有一件事引起新能源汽車圈的極大關注,即困擾眾多車企的“3萬公里”政策要求有望調整為1萬~3萬公里。

據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已向工信部提交政策調整建議,建議調整之前的行駛里程要求,從政策要求的“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業(yè)類專用車除外)”,調整為根據車型種類和用途來分檔要求。

具體或調整為:租賃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車行駛里程要求下降至1萬公里,新能源出租車保持“3萬公里”行駛里程要求;在客車領域,新能源長途客運車輛和公交客車保持3萬公里要求不變,但通勤用途的客車下調至1萬公里;新能源物流車調整為1萬公里。雖然最終調整結果尚不得而知,但政策調整似乎已成為必然。

此前,審計署資源環(huán)境司副司長劉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產業(yè)規(guī)模急速增加,行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有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而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各種情況,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采取措施完善有關政策。

在短短數日內,國家多個部門都著重提及新能源汽車,讓人不得不警醒。不可否認的是,從傳統(tǒng)汽車排放要求繼續(xù)嚴格、環(huán)境保護以及中國的能源安全等多方面考慮,新能源汽車在經濟性與環(huán)保性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政策調整帶來的壓力未必不是一股倒逼企業(yè)轉變發(fā)展路徑的力量。

從上述幾種變化來看,國家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有逐步加嚴的趨勢,在經歷騙補一事后,國家雖未改變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規(guī)劃,但在細節(jié)方面變得更為謹慎與嚴苛。而擬一次性取消2380款新能源客車的車型公告,更是史無前例的舉措,那么,持續(xù)展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第二次嚴打,也似乎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須知大浪淘沙后,惟有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品牌效應的企業(yè)才能真正立足市場,才能真正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