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麒麟970芯片引入AI技術 性能全面提升

時間:2017-09-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1996年超級電腦深藍首次挑戰(zhàn)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掀起了上世紀90年代一波關于人工智能討論的熱潮

1996年超級電腦深藍首次挑戰(zhàn)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掀起了上世紀90年代一波關于人工智能討論的熱潮。20年后,谷歌AlphaGO攜帶著比前輩更強大的計算能力重回輿論的焦點,人工智能熱潮由此開始。巨頭間搶先布局,但無論是谷歌的TPU,還是英特爾的XeonPhi,亦或是英偉達的TeslaV100,這些芯片主要針對服務器端進行設計的,在移動端對于機器學習任務加速的SoC還未出現(xiàn)。

北京時間9月2日晚上,華為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FABERLIN2017)發(fā)布了新一代移動計算平臺——麒麟970,而這也是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神經網絡單元)的智能手機AI計算平臺。

那么,這款麒麟970芯片性能如何,對于AI技術在移動端又會帶來哪些改變?下面就讓我們全面地了解一下麒麟970。

10nm級制程功耗更低

作為最新一代產品,麒麟970繼承了此前的領先技術,采用8核心設計,內置4個用于處理重負載任務的CortexA73核心,4個CortexA53核心,GPU則為全新一代具有12個核心的Mali-G72MP12,所有參數(shù)都達到了旗艦產品的級別。

當然,芯片能力的提升有兩個互相影響的方面:性能和功耗。只有工藝的提升才能讓這兩個方面同時受益。麒麟970采用了臺積電(TSMC)的10nm工藝,是目前業(yè)界最為先進的芯片制造工藝。根據(jù)華為公布的數(shù)據(jù):相比前代麒麟960,麒麟970的CPU能效提升20%,并且能效比提升了50%。

通信基帶大跨步LTECat.18速度更快

華為海思最為自豪的是其基帶研發(fā)技術,早在2014年其研發(fā)的麒麟920先于高通支持LTECat6技術,隨后在2015年再次先于高通發(fā)布支持LTECat12的基帶。去年推出的麒麟960,直接在SoC中集成了支持LTECat.12/13的Balong750基帶,最大下行速度600Mbps,上行150Mbps,好不遜于同期的高通驍龍820、821。

本次華為麒麟970實現(xiàn)了跨越式的發(fā)展,直接大跨步到了LTECat.18,最高下載速度飆到了1.2Gbps(4x4MIMO,3CCCA,256QAM),也就是比之前業(yè)界最快、驍龍835和Exynos8895‘千兆LTE’還要再快上200Mbps。

麒麟970還終于支持了雙卡雙4G同時在線。此外,麒麟970還特別針對高鐵時的使用做了優(yōu)化,信號更穩(wěn)定,減少掉線。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surachana.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