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廣州車展開幕,“新科技、新生活”成為第15屆廣州車展的夢想口號。據(jù)統(tǒng)計,本屆車展共有131輛新能源車型參展,各大車企展臺中新能源車型成為絕對主角。
自2013年起,新能源汽車已經(jīng)火了好幾年。截止至今年10月,我國電動汽車銷量近150萬輛,全國公共充電樁近20萬個,穩(wěn)居全球第一。
本屆車展上,剛剛從廣汽乘用車獨立出來的廣汽新能源,高舉旗幟宣稱要做“中國特斯拉”。與此同時,北汽新能源主打“國民車”戰(zhàn)略,推出正向開發(fā)的一款純電動兩門兩座車型——LITE在廣州車展全球首發(fā)上市,補貼后售價8.68萬元起,準備率先搶占國民車細分市場。
不過,自主新能源車企躍躍欲試的同時,跨國車企也在本屆廣州車展高調宣布新能源戰(zhàn)略,大眾發(fā)布詳細新能源戰(zhàn)略規(guī)劃,一向低調的豐田第一次正式公布2020將在中國推出純電動車。
不可否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將迎來全面競爭,而隨著補貼的逐步退坡,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幾乎沒有盈利的。對大眾說,我們的目標是要在沒有補貼的前提下,仍舊能夠盈利。我們在中國要投放如此之多的新能源車,也就是2025年投放150萬輛,確實有相當大的挑戰(zhàn),因為必須在續(xù)航里程、成本方面,以及充電服務方面,得到廣大車主的認可,并且在利潤方面也要得到保證?!?1月16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在接受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大眾、豐田聚焦電動車成本下降
在本土品牌新能源領域準備向產業(yè)化和高質量產品耕耘的同時,國外的新能源汽車正在摩拳擦掌,尋找正確時機,大舉入華。
根據(jù)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規(guī)劃,到2025年將交付150萬輛新能源車型,推出近40款本土化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其中純電動車汽車超過20款。這意味著大眾今后每年都會有5款本地化生產的新能源汽車。
談及在純電動車領域的優(yōu)勢,海茲曼表示,“未來大眾的純電動車,在正常的駕駛工況下,能夠實現(xiàn)400到600公里的續(xù)航里程。我們在成本上將會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因為我們在新的電動車的設計上,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成本?!?/p>
針對不久前出臺的雙積分政策海茲曼表示:“說到新能源車的投放,中國相關政府部門在新能源車的政策方面進行了調整,我感到非常地欣慰:這一政策調整使得我們大眾集團能夠額外獲得一段窗口期,有更充裕的時間來進行新能源車車型的開發(fā)和測試,確保我們實現(xiàn)一流的品質,如期、高質地在2019年完成新能源車的中國市場的投放?!?/p>
此外,海茲曼透露,2018年將是大眾在華新能源車領域“做好功課”的關鍵一年,同年,大眾集團將在華迎來SUV之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眾在純電動領域躍躍欲試的同時,一直在中國電動車市場沒有明確表態(tài)的豐田,在本屆車展上明確了在中國市場推出EV的時間表。
“豐田計劃2020年在中國市場導入豐田品牌的電動車EV。當下,電動車EV在中國市場的發(fā)展十分迅速,為了更好地應對市場的需要,豐田積極探討在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導入由合資伙伴一汽集團和廣汽集團提供的電動車EV的可能性?!?1月17日,在廣州車展開幕當天,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大西弘致在發(fā)布會上說。
不過,豐田并沒有明確EV銷量的目標。按照“豐田環(huán)境挑戰(zhàn)2050”計劃,在2020年以后,豐田燃料電池車(FCV)在全球的年銷量要達到3萬輛以上,在日本的年銷量至少達到一萬幾千輛水平;在混合動力車(HEV)的銷量方面,2020年以前,全球年銷量要達到150萬輛,累計銷量達到1500萬輛。
雖然在新能源戰(zhàn)略上豐田主打混合動力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面對各國禁售燃油車和力推電動汽車的大勢,豐田決定向電動車進發(fā)。
在被問到未來新能源車開發(fā)上是否會從鎳氫電池轉向鋰電池,大西弘致說:“未來的新能源車也會考慮鋰電池的方式。我們會時刻關注電池行業(yè)的發(fā)展,從中選取合適的供應商。”
此外,面對無補貼政策和其他車企競爭的壓力,大西弘致表示,豐田的目標是在研發(fā)過程中盡可能地降低車輛成本。而且,豐田重視在整個車輛的使用周期之內的成本降低。
“豐田2020年才向中國導入EV這件事,確實不能算早,但如果沒有切實可以拿得出來的可以商品化的產品,我們是不會輕易投放市場的。不管是在PHEV,還是EV領域,我們會推出能夠真正得到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大西弘致告訴記者。
自主差異化路徑在哪里?
不可否認,電動車成本與盈利兩大因素將是未來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
面對與跨國公司的競爭,廣汽新能源董事、總經(jīng)理古惠南表示,“關于和大眾等國際品牌競爭,我認為未來幾年、甚至十年,我們不是和誰競爭的問題,是誰造出最好的車的問題。現(xiàn)在的新能源車大部分還是基于傳統(tǒng)車改造過來的,未來的新能源車一定是原創(chuàng)車。廣汽新能源要做的是未來車。此外電動化、智能化在未來會顛覆現(xiàn)在車型,現(xiàn)在不用去爭,要爭就與傳統(tǒng)汽車競爭?!?/p>
今年7月28日,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從廣汽乘用車中獨立出來,工廠總投資47億元,將于明年底建成,2019年推出第一款車,目前正準備申請獨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廣州車展是廣汽新能源獨立之后的首秀。
“作為新能源公司,我們不擔心雙積分,也不想靠雙積分來賺錢,將來也不指望靠國家的補貼來支撐這個行業(yè)。行業(yè)的未來一定是靠創(chuàng)新和技術去塑造的。我們塑造未來依靠自己的實力,而不是去賣積分?!惫呕菽险f。
他告訴記者,廣汽新能源的首款產品將與現(xiàn)在市場上的很多車不一樣,將完全按照電動車特征設計?!拔覀兒诵氖窃斐鰞?yōu)質的產品,計劃在2019年推出L4級產品,預計投產10萬臺,到2020年我們工廠會達到20萬臺年產量。”
未來幾年,隨著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輕量化技術發(fā)展以及大功率直流快充技術的普及,續(xù)航里程500-600km將成為主流,充電時間將大幅縮短至30分鐘以內,甚至10分鐘,用戶出行憂慮將徹底消除。同時,隨著新能源技術突破、規(guī)模效應提升,成本也將大幅下降,逐步接近HEV車型水平。
對此,古惠南預計,未來五年左右,純電動汽車市場將迎來爆發(fā)期。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汽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僅為296輛,且均為插電式混合動力,無任何純電動產品落地。
由于受到補貼退坡等政策的影響,幾乎所有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目前銷量都難及年初預定目標的四分之一。以北汽新能源為例,其前9個月累計銷量為3.79萬輛,而其年初目標為17萬輛。
在本屆車展上,北汽新能源純電動兩門兩座車型——LITE在廣州車展全球首發(fā)上市,補貼后售價8.68萬元起。
“我們的目標大概是1萬臺。而從smart和MINI在中國市場這么多年的發(fā)展來看,目前1年的銷量也僅僅是兩三萬臺。這是我們對LITE的市場預判?!北逼履茉锤笨偨?jīng)理張勇在廣州車展期間接受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
相比廣汽新能源的粗獷,北汽新能源的產品戰(zhàn)略更加清晰。目前,北汽新能源采用雙品牌并行發(fā)展策略,針對不同城市采取不同的投放策略。
第一類是BJEV品牌,包括EV、EU、ET、EC等多款車型,第二款車就是LITE,第三款是面向中高端產品的純電動汽車,它們的定位是大眾化的中端和經(jīng)濟型的車型定位,主要滿足功能性需求;第二類產品是ARCFOX全新的品牌,走中高端路線。
“北汽新能源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比別人更早地介入了這個產業(yè),我們有一點先發(fā)優(yōu)勢,最終結果的體現(xiàn)上不僅僅是量,更重要的是我們對用戶洞察的能力和產品定義的能力。此外,我們率先預判到了小型的或者微型電動車市場的發(fā)展態(tài)勢,所以我們第一個推出了國民車,而且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我們也是第一個進入汽車共享領域的企業(yè)?!睆堄卤硎?。
值得關注的是,北汽新能源對換電模式情有獨鐘。根據(jù)張勇的介紹,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會有100個換電站投入運營,能夠實現(xiàn)6000-8000臺換電出租車、網(wǎng)約車的運營。
不過,推廣換電模式并不容易。土地資源稀缺、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換電模式的推廣規(guī)模依然較小等問題依然亟待解決。
“還有一種商業(yè)模式,就是消費者只買車,不買電池,電池選擇租賃,但是這個模式也需要時間來驗證。因為涉及到換電站的投入規(guī)模、電池成本降低的速度以及電池批次利用循環(huán)經(jīng)濟的可靠性和可持續(xù)能力,所以這是一個需要再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睆堄伦詈蟊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