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已經不是某個企業(yè)、某個國家的單一布局,它已成為國際性的競爭領域,接二連三的行業(yè)并購,此起彼伏的市場擴張,都彰顯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高關注度。
全球自動駕駛排行榜
在自動駕駛這個大雜燴里,不僅有谷歌、Uber及特斯拉這樣的硅谷明星企業(yè),還有通用、福特、戴姆勒這樣的老牌車企,他們雄心勃勃,躍躍欲試。
近日,一份來自NavigantResearch的自動駕駛研究報告為這些公司進行了排名,最終的結果宣告了傳統(tǒng)車企的勝利。
以上為榜單前10名單,剩余排名為:標致雪鐵龍、特斯拉、豐田、ZF、本田、Uber、nuTonomy、百度。
這份報告探討了18家領先公司開發(fā)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策略和執(zhí)行情況,引入10項標準來進行量化評分,其中包括:視野、市場策略、合作關系、生產策略、技術能力、銷售能力、量產能力、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產品組合能力以及可持續(xù)能力。
從圖中可以看出,底特律汽車廠商福特和通用占據前兩位,緊隨其后的是戴姆勒以及雷諾-日產聯盟,4家傳統(tǒng)車企共同組成領導者區(qū)塊。可以想象,2021年當你坐進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時,這輛車極有可能是出自這4家車廠的其中一家。
而在競爭者區(qū)塊中,包含汽車制造企業(yè)寶馬、標致、現代、豐田、特斯拉以及大眾,還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德爾福(Delphi)和采埃孚(ZF),奇怪的是同為供應商的博世(Bosch)未在這份榜單中出現。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也在這個區(qū)塊中。
其他公司如本田(Honda)、新加坡初創(chuàng)公司nuTonomy、Uber和中國的百度則被列入至挑戰(zhàn)者的區(qū)塊之中。
自動駕駛領域的并購大事件
自動駕駛市場如火如荼,這讓很多大企業(yè)紅了眼,他們想方設法擴大生產,增強自身的實力。
1、高通47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
2016年10月27日,高通宣布將以約470億美元的企業(yè)價值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公司。高通收購恩智浦是半導體行業(yè)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并購,也是整個科技行業(yè)歷史上的第二大并購。據了解,高通收購恩智浦合并后的年營收將超過300億美元,市值將突破千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芯片巨頭的高通目前正重點拓展汽車領域,憑借恩智浦公司的安全方案,高通在可以掃清物聯網發(fā)展的障礙。
2、英特爾153億美元買下Mobileye
今年3月13日,英特爾官方宣布,以63.54美元/股的價格現金收購以色列科技巨頭Mobileye,按此計算,Mobileye的股權價值(equityvalue)為153億美元,該項交易預計在9個月內完成。此項交易完成后,英特爾自動駕駛事業(yè)部將并入Mobileye。
3、AnalogDevices148億美元收購LinearTechnology
2016年7月美國芯片企業(yè)AnalogDevices公布,同意以價值148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同業(yè)LinearTechnology,交易預計2017年上半年完成。AnalogDevices表示將汽車市場列為主要原因。
4、恩智浦120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
2015年12月7日,荷蘭恩智浦半導體公司以近1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的飛思卡爾半導體,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廠商,并將與汽車行業(yè)相關的營收提升至總營收的40%。
5、電裝3633億日元收購富士通天
2016年9月9日,汽車零部件頂級供應商電裝(Denso)宣布收購富士通(Fujitsu)旗下雷達系統(tǒng)制造與無人駕駛系統(tǒng)研發(fā)公司富士通天(FujitsuTen)電裝收購富士通所持41%的股份增持至51%。
6、通用10億美元收購CruiseAutomation
2016年3月份,通用汽車公司宣布收購舊金山無人駕駛技術公司CruiseAutomation收購金額估計超過10億美元,據了解,這個價格曾一度因為過高的“溢價”受到業(yè)界的普遍質疑。
7、福特10億美元收購ArgoAI
2017年2月2日,福特宣布10億美元投資名不經傳的Argo。據悉,ArgoAI是一家位于匹茨堡的人工智能企業(yè),由卡耐基梅隆大學一群了解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專家以及工程師們創(chuàng)辦,并且僅僅成立一個多月。
8、UBER6.8億美金OTTO
2016年8月19日,Uber正式宣布以6.8億美元收購美國無人駕駛卡車初創(chuàng)企業(yè)Otto。Otto成立不到1年,由谷歌自動駕駛部門數位離職工程師共同創(chuàng)立,專注于研發(fā)基于已上路卡車的的無人駕駛組件以及雷達傳感器。Uber公司CEOTravisKalanick表示,將聯合Otto在匹茲堡建立研發(fā)中心,初期將把大約一百臺沃爾沃XC90、福特蒙迪歐混動版改造成自動駕駛汽車,用以進行相關的測試和研究。
9、大陸集團6.65億美元收購了ElektrobitOyj
2015年5月,德國大陸集團宣布,將以6億歐元(約合6.8億美元)收購芬蘭Elektrobit公司旗下的旗下的汽車軟件部門,以加強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軟件業(yè)務。據了解,該部門的營業(yè)收入達到了1.7億歐元,息稅前利潤為2,240萬歐元。
10、四維圖新38.75億人民幣收購杰發(fā)科技
2016年5月17日,停牌已過半月的四維圖新在早間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擬以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杰發(fā)科技100%股權,此次交易杰發(fā)科技作價38.75億元人民幣。
中國高度自動駕駛汽車計劃2025年進入市場
中國同樣非常重視自動駕駛技術的發(fā)展,25日發(fā)布的一項規(guī)劃,透露了“自動駕駛”在中國的時間表。
據《汽車產業(yè)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稱,到2020年,汽車DA(駕駛輔助)、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tǒng)新車裝配率超過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tǒng)裝配率達10%,滿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設需求。
到2025年,汽車DA、PA、CA新車裝配率達80%,其中PA、CA級新車裝配率達25%,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
該規(guī)劃提出中國用10年時間打造“汽車強國”的目標,兩個突破口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
中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當日表示,“中國將加快汽車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融合發(fā)展”。
“在這方面我國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推進方案制定、標準法規(guī)建設、試點示范區(qū)建設等”,苗圩說,但中國在先進感知系統(tǒng)、智能控制系統(tǒng)、底層操作系統(tǒng)等核心技術方面還有差距。
根據規(guī)劃,中國將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chuàng)新,著力推動關鍵零部件研發(fā),重點支持傳感器、控制芯片、北斗高精度定位、車載終端、操作系統(tǒng)等核心技術研發(fā)及產業(yè)化。
苗圩表示,“中國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通信設備等領域形成一批國際領軍企業(yè)”,可以支撐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成為搶占先機的突破口。
自動駕駛技術處于不斷研發(fā)過程中,當下,其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不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道德層面亦或市場層面。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具有很大潛力的行業(yè),說不定未來我們所乘坐的汽車就是無人駕駛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fā)布,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