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發(fā)生了很多大事,這里總結下2018年中國制造高端化的一些進展。我們就說大的進展就好了,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2018年1-11月,我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增加僅為6.3%,其中11月份的增速更是下降到了5.4%。但是我國規(guī)上工業(yè)中增加值最高的兩個大類之一: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在1-11月卻增長了13.4%,即使是11月份仍然高達12.3%。
可以說成為支撐我國制造業(yè)增長的支柱產業(yè)。與之對應的是,我國兩大制造業(yè)產業(yè)之一的汽車制造業(yè),其增加值在1-11月增長5.9%,但是11月份當月卻下滑了3.2%
我們以這個產業(yè)里面最為核心終端產品:智能手機產業(yè)為例,
把2018年的Q3和2017年Q3相比,
三星的全球份額從22.1%下降到20.3%
蘋果的全球份額從12.4%上升到13.2%。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公司的表現,
華為的全球份額從10.4%上升到了14.6%,非常迅猛,出貨量增加了32.9%,全球份額在2018年首次超過了蘋果,躍居世界第二。
小米公司的份額從7.5%上升到了9.7%,出貨量增加了21.2%,增幅僅次于華為在主要品牌中排第二。
OPPO公司的全球份額也有小幅增加,從8.1%增加到了8.4%。
因此,在2018年傍上了華為和小米兩條大腿的上游供應鏈公司是幸運的。
如果你在2018年到全球走一走,會發(fā)現中國公司的廣告已經占領了全世界的機場,地鐵,公交站,這個真的不是開玩笑。從西班牙到芬蘭,從東南亞到中東,從非洲到拉美,你總是能在機場,地鐵之類發(fā)現華為,小米或者OV的廣告。
我們注意到,作為全球老大的三星,出貨量出現了比較大的下滑,18Q3同比下滑了13.4%。
三星現在還有全球大約20%的份額,這將是中國公司蠶食的主要目標。
三星目前最大的六個市場依次為:美國,印度,巴西,韓國,印尼,德國。
這里面印度市場,印尼為首的東南亞市場(還有泰國,越南等),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市場都受到中國公司的嚴重沖擊。而且還是全方位的。
而美國,巴西和韓國三個大市場,三星短時間內還不會受到中國公司的太大沖擊,因此這三個大市場可以說是三星的基本盤。
像巴西,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2018年Q1三星在巴西的份額高達45.6%。
另外有意思的是,巴西排名第二是智能手機是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2018年Q1份額高達19.8%。
在2018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大幅下滑,同時連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的大形勢下,幾大國產頭部品牌卻大大的擴展了自己的全球份額,
更為重要的是,幾大國產品牌均實現了銷售均價上升,大大擴展了高端旗艦機的銷售。
在以前被認為是中國智能手機天花板的4000元+市場,
在2018年,華為,OPPO,VIVO三個公司在這一區(qū)間都已經有了暢銷機型:華為P20Pro,華為Mate10Pro,OPPOFindX,VIVONEXS,華為Mate9pro這五款國產4000元以上的旗艦機在2018年實現了熱銷。
正是由于國產廠家在手機升級方面的出色表現,根據GFK在2018年11月發(fā)布的報告,預計2018年中國市場手機零售量下滑9.5%,但是零售額卻依然會增加2.4%,達到1.37萬億元,智能手機平均售價的增長,背后就是增加值和附加值的提高。
國產品牌的高端化,同時也帶動了國產供應商的技術進步,也緩解了市場需求下降對零部件供應商們的嚴峻沖擊。
最為標志性的就是華為2018年10月發(fā)布的Mate20pro,這款售價在人民幣5000+的機型首次搭載了京東方的6.39英寸OLED屏幕。
2018年全球大尺寸的液晶顯示面板價格出現了大幅下降,而大尺寸顯示面板恰好是京東方的主要營收來源,根據IHS的數據,2018年Q3京東方以23%的大尺寸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一,而大尺寸面板由于產能增加帶來的價格下降,大大影響了京東方的業(yè)務,
京東方前三季度總收入694.6億元,同比微增0.08%,扣除非經常性損失后凈利潤僅為10.99億元,同比大跌81.43%。
手機顯示面板,國產長期只能給中低端手機供貨,你買的各種一兩千元的手機,是國產手機顯示面板的主戰(zhàn)場,當然了,如果你的旗艦手機屏幕摔碎了,你去維修的店鋪換屏幕,雖然他們說是原裝屏,但是一般都是國產屏,事實上維修市場是國產手機屏幕的一個大市場。
高端手機屏幕,韓國是霸主,三星+LG,然后是日本JDI+夏普(鴻海),
蘋果手機的屏幕,都來自日韓,三星的旗艦機的屏幕也是來自于三星自己。
而中國的顯示面板廠家不僅還沒有能打入蘋果的手機供應鏈,沒有進入三星的旗艦機供應鏈,甚至也還沒有規(guī)模打入自家旗艦機的供應鏈。
京東方在華為的帶動下,2018年10月首次進入長期被日本和韓國把持的全球高端手機屏幕市場,這是一個標志性事件。
2019年,隨著國產面板在國產旗艦手機上逐漸上量,將會沖擊到三星顯示在國產手機廠家的份額,
同時隨著三星在手機領域也在逐漸式微,三星顯示面板的出貨量也將被壓縮。
因此長期來看,那么能否拿下蘋果手機顯示面板的訂單,將成為以后的關鍵。三星的顯示面板業(yè)務,在2017年的收入為307.5億美元,是京東方的兩倍多。
在顯示面板領域,東亞的廝殺真的太殘酷。
另外在電子產業(yè)鏈的上游,國產化替代也在順利推進,我們以國產化比例非常低的被動元件為例,被動元件主要是電容,電感,電阻
中國最大的片式電感廠家深圳順絡電子,前三季度營業(yè)收入17.5億元,同比增長25.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1億元,同比增長40.81%
中國最大的片式電阻和MLCC(多層陶瓷電容)廠家風華高科,
2018年1-9月實現營業(yè)收入35.11億元,同比增長53.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8億元,同比增長386.52%,
第二個說下半導體領域
2018年的中國半導體領域,可以說受到了極大的推動和刺激,這個就是來自于中興事件。
1:半導體領域的三家百億人民幣公司
一個是優(yōu)質資產荷蘭安世半導體,
這個應該是近幾年來中國收購的最好的半導體公司了,
2017年2月7日,北京建廣和恩智浦半導體共同宣布,恩智浦半導體旗下的標準產品業(yè)務部門以27.6億美元(約合181億元人民幣)正式完成交割。
安世半導體主要做分立器件(二極管之類)、邏輯器件和MOSFET產品,汽車是其第一大產品應用領域。該公司在三大領域的占有率均在世界前三位,其主要對標為英飛凌和德州儀器。
比如其三大業(yè)務之一的邏輯器件,全球份額就和德州儀器等位居前三位。
安世2017年實現收入94.43億元,同比增長2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18億元。2018年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629.31萬美元(人民幣大約6億元),同期毛利率及凈利率分別為34%及11%,實現了很好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安世半導體和我們認知中的“芯片”公司還有點距離,二極管之類的分立器件是其業(yè)務的大頭,確切的說是一家半導體公司。
芯片的意思是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也就是集成度較高較復雜的電路,
半導體包括集成電路(芯片),但是還包括其他集成度沒有那么高的電路器件。
例如下面這款就是安世半導體的某款門邏輯器件,用于汽車上,外觀上看是8.75mmx4mm的封裝尺寸,就是一顆芯片的外觀,可以實現信號的處理。
當然習慣上,也經常把這些邏輯器件和MOSFET叫IC或者芯片。
安世每年出貨的各種分立器件,邏輯器件,MOSFET等數量高達大約900億件,但是其一年營收只有90多億人民幣,我們可以算出其器件的便宜程度。
像用在汽車的電路中的MOSFET,一顆才0.3美元左右。
我們最為熟悉的智能手機,用到安世半導體的產品較少,手機這種精密產品,都會把各種器件高度的集成化,盡量把功能融合到單顆芯片里面節(jié)省空間。
安世的半導體器件主要用在“更為大型”的場景,比如汽車,電源,家電,通信產品等等。安世半導體的產品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主要是無人機這樣比較大的產品。
收購安世半導體的建廣資本,本身并無運營企業(yè)的能力,因此需要中國企業(yè)進行接手。
2018年4月22日確定了受讓方,即合肥中聞金泰半導體投資有限公司、云南省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矽胤企業(yè)管理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聯合體,成交金額為114.35億元。其中合肥中聞金泰是聞泰科技旗下的企業(yè)。
2018年12月1日格力電器公告,該公司增資30億,成為聞泰科技的股東,而聞泰科技通過收購完成對安世半導體的控制。
聞泰科技這家公司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ODM公司,國產的手機品牌,比如華為,小米,oppo,vivo之類,他們并不是每一款手機都是自己設計的,尤其是中低端手機,很多是外包給聞泰,龍旗這樣的ODM公司進行設計和制造,而品牌公司一般是集中精力在重點產品,或者說高端旗艦產品的設計。
格力出于對多元化的渴望,已經遭受了兩次失敗,第一次是手機,第二次是電動大巴。
這次的芯片是格力的再一次上路。
在今年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屬說過格力電器一年做6000萬臺空調,每年進口芯片的金額達到40億元左右。今年6月董明珠再次強調,“格力的芯片研發(fā)已小有成效,希望明年公司空調全部用上自己的芯片”
2018年8月14日,格力成立零邊界集成電路公司,注冊資本達10億元,董明珠擔任董事長??梢姼窳Φ臎Q心。
雖然格力在之前的多元化遭受了失敗,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到,董明珠帶領下的格力,想做一樣事情的時候,是真的會投入資本和人力去做的。這無疑是讓人感受到格力的執(zhí)行力。
除了安世半導體的整合之外,類似的還有韋爾股份的收購和整合,
2018年9月11日晚間,韋爾股份發(fā)布了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摘要,擬155.3億元收購三家CMOS圖像傳感器研制公司,主要是豪威科技和國內的思比科,其中豪威科技一家占了140多億元。
從體量來看,僅北京豪威的資產總額就幾乎是韋爾股份的5倍,凈資產幾乎是8倍。
豪威科技本來是家美國公司,和索尼,三星一起,是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的三強,2016年初被中國財團收購。
韋爾股份2017年的營收為24億元人民幣,如果這次完成蛇吞象,2019年將一躍成為營收超百億元的半導體公司。
另外就是海思,
海思是中國第一大半導體公司,根據清華魏少軍的數據,
2018年其營收估計超過500億人民幣,遙遙領先其他中國公司,而2017年其營收大約為381.5億元,增長了幾乎30%,
2018年除了海思以外,沒有一家中國半導體公司(不考慮比特大陸)的營收能夠超過150億元人民幣,海思目前處于一枝獨秀的位置。
2:中國在半導體材料最大的硅片領域成功實現量產
半導體材料市場,硅片占了差不多30%左右,是價值最高的半導體材料,
和在芯片領域我國選擇市場空間最大的存儲器選擇突破類似,在半導體材料領域我國也選擇硅片作為重點突破對象。
上海新昇成立于2014年6月,由上海新陽、興森科技、張汝京博士技術團隊及新傲科技發(fā)起,目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基金旗下上海硅產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為第一大股東(持股62.82%),上海新陽為第二大股東(持股27.56%)。
公司坐落于上海,占地150畝,是國內第一家300mm大硅片項目的承擔主體,其目標是實現12英寸(300mm)大硅片的國產份額突破,也是目前國內的龍頭企業(yè)。
我國在6英寸硅片,8英寸硅片和12英寸硅片領域,呈現尺寸越大份額越低的特點,尤其是12英寸硅片,在新昇量產之前份額為零。
新昇半導體在2017年第二季度開始實現了擋片,陪片,測試片等的銷售,簡單的說,這些硅片是屬于用于產線測試驗證用,不用于正式生產。
根據控股公司上海新陽的年報,
2018年一季度末,上海新昇300mm硅片正片通過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的認證并開始銷售供貨。上海新昇300mm硅片正片在中芯國際等其它晶圓制造廠的驗證也進展順利,目前(2019年初)業(yè)界認為其已經完成了中芯國際的正片驗證,可以開始正片銷售發(fā)貨,只是其只是通過互動平臺證實后又刪除,還需要最終官方確認。
我們從上海新昇的第二大股東上海新陽的財報可以看出來,
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新陽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3.94億元,同比增長8.27%;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868萬元,同比下降115.37%;
但是如果單看第三季度,公司實現1.42億元營收,同比增長7.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16億元,同比下降28.0%;開始實現了盈利。
上海新陽2018年7月23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參股的上海新昇的最新建設計劃為至2018年底達到月產能10萬片。因為根據7月30日上海新陽在互動平臺上的回應,上海新昇當時的產能為6萬片/月。
如果現在新昇順利實現了其10萬片月產能的目標,這是什么概念?
到2018年底,全球的12英寸硅片的產能為大約550-600萬片每個月,新昇占全球的大概2%不到。但是在這個占了半導體材料30%的大市場,中國既然進來了,份額上升是可以預見的。
上海新昇的計劃是到2020年實現30萬片每月的產能,也就是現在的3倍。
除了新昇以外,還有大批的中國公司在進入12英寸硅片制造行列,例如中環(huán)股份等等,這個半導體材料的最大領域將在未來幾年內發(fā)生很大的變化,目前在該領域份額最高的日系公司信越半導體,勝高等公司將會受到沖擊。
3:國產龍頭半導體設備公司進展順利
北方華創(chuàng)作為國產龍頭,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yè)收入21.01億元,同比增長35.59%,
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9億元,同比增長110.12%,
其中單看第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業(yè)收入7.06億元,同比增長40.04%,實現凈利潤0.50億元,同比增長80.68%。
其第三季度營收增幅甚至快于前三季度增幅。
北方華創(chuàng)并不是只做半導體設備,還做真空設備,電子元器件,鋰電池裝備等,
如果把公司的半導體設備業(yè)務單獨拿出來,
前三季度,半導體設備業(yè)務實現營業(yè)收入12.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87%,
和中芯國際的14nm進度配套的國產工藝設備,已經進入了產線工藝驗證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華創(chuàng)在2018年8月14日完成了首次股票期權激勵計劃,
向核心技術人員及管理骨干共341名激勵對象授予450萬份股票期權,每股為35.36元,
激勵對象中核心技術人員275名,占授予總量的比例為80.06%,行權的條件為2018-2021年連續(xù)實現25%的營收增速。
后面北方華創(chuàng)還會每年繼續(xù)進行股票期權激勵
對占比如此之多的技術人員進行股票激勵綁定,可以穩(wěn)定人才隊伍,這是一件好事。
在半導體設備領域,北方華創(chuàng)僅僅是一家年營收只有十幾億人民幣的小公司,為什么需要對它如此關注?因為它是中國國產半導體設備的最大希望,是對標美國應用材料,科林研發(fā)的中國公司。
從北方華創(chuàng)的首次股權激勵也可以看出來,產業(yè)升級的直接結果就是員工的錢更多了。
4:中芯國際進入14nm階段,進度提前了半年
2018年8月,中芯國際在發(fā)布其第二季度財報時,明確指出其14nm工藝已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計劃在2019年上半年在上海實現量產,這個比原來預計的時間提前了半年。
于2017年第二季度加盟中芯國際的梁孟松做出了重大貢獻,我不知道中芯國際給他多少年薪,我想這是非常值得的。
同時2018年第三季度中芯國際實現營收8.51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其中,中國市場與去年第三季度相比,同比增長高達40%,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表明國產芯片公司開始更加注重和國產下游制造企業(yè)的合作,同時也表明了中芯國際的能力提高。
國產的生態(tài)鏈在逐漸形成共生的關系。
我們和2018年第一季度比較一下,中芯國際第一財季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增長了28%,第二季度這個增速突然達到了38%,第三季度維持在40%的速度。
三星在2014年底實現了14nm的投產,臺積電在2015年第三季度實現16nm量產,同時臺積電南京廠也在2018年第二季度實現了16nm芯片的量產,客戶為比特大陸。
中芯國際即使在2019年如期實現14nm工藝投產,距離臺積電也相差至少4年以上。
以上是中國半導體產業(yè)各個領域的龍頭公司,
分立器件龍頭安世半導體,傳感器龍頭豪威科技,設計龍頭海思,
制造龍頭中芯國際,半導體材料龍頭新昇半導體,
半導體生產設備龍頭北方華創(chuàng)的大體情況,總體處于快遞增長和技術突破的狀態(tài)。
5:中國存儲器項目進展順利,32層NANDFLASH已經開始生產,64層2019年底量產
9月19日在深圳華僑城洲際大酒店舉行的中國閃存市場峰會(CFMS2018),長江存儲CEO楊士寧發(fā)表了《創(chuàng)新Xtacking?架構釋放3DNAND潛能》主題演講。
楊士寧表示,長江存儲整個團隊都是非常勤勤懇懇、老老實實的在做實驗,實驗的次數基本上是在500—1000次,比如每天出的透射顯微鏡照片,我在英特爾工作時一個月做一次已經相當不錯了,現在我們每天要出大概100多個,非常認真、努力、老實的在做我們的工作。
長江存儲的3DNANDFLASH是2015年和美國合作伙伴Cypress簽訂聯合研發(fā)協議,3D技術不斷進步,從9層進到了32層,楊世寧在峰會上透露,
長江存儲目前32層的產品已經相當成熟了,但是并沒有急于大規(guī)模的生產,因為在3年前這個產品有競爭力,但3年后也就是現在已經沒有競爭優(yōu)勢了。
也就是說,由于技術落后,在市場上賣不出價格,而成本又未必低,生產就是虧錢。
長江存儲目前注重下一代產品,應用Xtacking架構的64層堆疊3DNANDFLASH,計劃于2019年底之前投入量產,同時也希望給財務狀況帶來正面積極的效益。
下圖為今年8月,長江存儲在美國圣克拉拉召開的全球閃存峰會上發(fā)布的Xtacking?架構。
針對業(yè)界提出的,東芝和三星都已經進步到了96層NANDFLASH階段,長江存儲即使在2019年底量產64層存儲器,是否能順利實現盈利?
楊世寧在峰會上做出了解釋,64層NAND相當于2D工藝的7納米,
存儲器摩爾定律往前推進的速度已經走的比手機處理器之類的邏輯芯片快了,Xtacking?架構不需要周邊的控制電路具備很高先進工藝,
在64層這個工藝節(jié)點,采用Xtacking?架構跟傳統(tǒng)架構的96層相比,容量只低了大概15%左右。只要該架構下存儲速度夠快,再加上采用此架構研發(fā)周期減短3個月爭搶時間,那就可能不會賠太多錢。是比較適合量產的理想產品。
長江存儲的武漢基地,設計產能是10萬片每月,實際可以做到15萬片每月,如果在2019年順利實現64層NANDFLASH量產,將是一大突破。
同時在峰會上,根據長江存儲執(zhí)行董事長高啟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長江存儲除了在2019年量產64層產品以外,同時也在跳過96層,直接研發(fā)128層的NANDFLASH
高啟全稱,64層和128層都是要全世界去賣,長江存儲希望在2023年左右達到20%的全世界市場占有率。
根據高啟全的回答,長江存儲目前每年有大概十億美金的研發(fā)費用,同時有三千多人的研發(fā)團隊,差不多要保證每年有一百億美元的收入,反算回來就需要20%的市占率。
高啟全認為目前長江存儲是要盡快把技術和市占率做起來,十年之內不應該看價格。到2023年達到20%的市占率,同時趕上世界水準的良率成本。
市占率和良率趕上去了,全世界的價錢都是一樣的,要虧大家一起虧,要賺大家一起賺,就不會有問題了。
同時,除了東芝,三星,海力士相繼量產96層以外,英特爾大連非易失性存儲二期項目也在2018年第三季度舉行了投產啟動儀式,英特爾宣布該項目將采用世界最先進的96層3DNAND存儲芯片制造技術實現量產,大連工廠未來將成為英特爾NAND閃存的最核心生產基地,會貢獻大約70%的產能。
我們就看五年之內長江存儲的表現,由于存儲器在價格在2018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2019年年底量產64層的時候市場價格估計會更低,要做好長期燒錢的準備。
另外一個就是DRAM了,
2018年7月16日合肥長鑫正式投片,試產產品規(guī)格為8GbLPDDR4,這是國產DRAM產業(yè)的一個里程碑,同一天,兆易創(chuàng)新發(fā)布公告,總經理朱一明辭任兆易創(chuàng)新總經理,同時出任合肥長鑫和睿力的CEO,承諾盈利前不拿一分錢工資和獎金。
合肥長鑫和兆易創(chuàng)新的目標是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19nm制程DRAM實現良率不低于10%,現在已經是2019年1月初了,暫時沒有新的消息爆出,我們靜觀其進度。朱一明清華研究生畢業(yè),千人計劃專家,是本土的高級技術人才,我們看在他帶領下國產DRAM能否實現在2019年開始量產的突破。
從整個2018年來看,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yè)進展還算是順利,我們就只看設計部分,
根據半導體工業(yè)協會的數據,
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yè)銷售收入為1791.4億元,同比增長22.0%,
其中第三季度IC設計業(yè)銷售收入為772.0億元,同比增長20.9%。
當然,總體來說,增速比2017年代26.1%有所減緩,但是仍然維持在20%以上的高位。
更為重要的是各路資本都在大舉的進入集成電路領域,豪威科技和安世半導體都是百億人民幣級別的收購。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集成電路公司校招,由于海思大幅度提高應屆生薪資,直接拉高了整個市場的應屆生薪資,這也讓今年在芯片公司找工作的畢業(yè)生們受益了一把。
第三個是汽車龍頭企業(yè)和動力電池龍頭企業(yè)的業(yè)績
今年的汽車市場肯定是涼了,原因有很多,但是由于老百姓負債水平的上升以及大的經濟形勢影響,較為廉價的車型銷售會首先受到影響。
豪車品牌反而突飛猛進,奔馳,寶馬,奧迪,凱迪拉克,捷豹,路虎,沃爾沃,英菲尼迪,謳歌合計的份額從2017年的7.4%,上升到了2018年1-11月的8.9%??備N量竟然增加了13.2%
在嚴峻的情況下,也有點出乎意料的是,自主品牌的份額居然在第四季度出現了企穩(wěn)回升。
2017年全年,乘用車市場自主品牌的份額為41.4%
到了2018年Q1為44.1%,Q2下降為40%,Q3下降為37.6%,可以說是危急存亡之秋。
不過多少讓人感到意外的是,10月份自主品牌份額回升到41.4%,11月回升到41.7%。
2018年1-11月,全國包括外資車企在內,銷量最快的兩家企業(yè)是吉利汽車和上汽乘用車,其中吉利汽車銷量138.7萬輛,增長32.1%,上汽乘用車銷售59.08萬輛,增長30.3%
另外是比亞迪,得益于新能源車的爆發(fā),在今年前11個月的銷量統(tǒng)計中,比亞迪累計銷售440,031輛,同比增長高達24%。今年在30多元的低點買入比亞迪股票的朋友,應該都賺了一筆。
盡管今年車市低迷,但是整個車市增長最快的前四位中的三個都是自主品牌。
2018年對全球汽車市場來說,也可能是轉折性的一年,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老牌汽車數據調研機構JatoDynamics的分析稱,
2018年將成為全球內燃機汽車銷量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預計從2019年開始需求將出現下滑,以后就是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的時代。
2019年1月2日,吉利汽車就宣布將吉利新能源升級為和吉利汽車,領克品牌并列的集團三個品牌,電動汽車時代來臨已經不可逆,到2020年會形成規(guī)?;?/p>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
2018年1-11月,中國銷售新能源乘用車84.58萬輛,
而2017年全年才53.19萬輛,2016年全年為24.26萬輛,2015年全年才10.01萬輛。
2019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毫無疑問的突破100萬輛(實際上如果是新能源汽車而不只是乘用車,2018年就已經突破100萬輛了),2020年預計可能會達到200萬輛以上,突破了車市10%這個門檻,對車市的影響就會很大了,換句話說,燃油車整體銷量下滑將會迅速加劇,到時候是劇烈下跌,還是如一些分析家所言燃油車還有十年的壽命,是不可預測的,而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這也是新技術取代舊技術的特征,一旦過了某個點,老技術就如洪流般的退出市場。
就像當年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手機一樣,對市場上的各大汽車品牌來說,可以說是時不我待了。
國產電動車的迅猛發(fā)展,也帶動了動力電池龍頭企業(yè)的業(yè)績猛增,
寧德時代前三季度營業(yè)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59.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8億元,同比下降7.47%。
這個凈利潤下降,是因為去年同期有轉讓股權收益有關,當時寧德時代轉讓了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賺了一大筆錢,扣除這一影響,寧德時代今年業(yè)績大幅上升。我們單看第三季度,寧德時代實現營收97.76億元,同比增長72.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6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93.3%。
動力電池市場的國內老二,比亞迪其實也是類似的,受電動汽車的帶動,比亞迪動力電池銷售也在大增。
根據韓國媒體的報道,2018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的汽車電池出貨量世界排名,一舉上升到世界第2位和第3位,僅次于全球最大的日本松下(給特斯拉供貨),而韓國的LG和三星SDI排名則被擠到了第4名和第6名。
同時動力電池的銷售猛增,又帶動了鋰電池上游的中國企業(yè)的業(yè)績。
比如國內最大的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杉杉股份,國內最大的負極材料公司深圳貝特瑞,凈利潤都出現了大幅增加。
第四個是國產民航客機交付和研發(fā)進展順利
12月29日,一架編號為B-104X的ARJ21飛機從江蘇南通起飛,18時55分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這是成都航空接收的第10架ARJ21飛機。
成都航空是中國商飛的ARJ21飛機的第一個用戶,目前為止也是唯一一個用戶。
我國在民航客機領域,顯然是非常重視安全,因為國產客機要是出現了安全事故,對整個中國國產航空工業(yè)的打擊將是非常嚴重的,可以參考2011年的溫州動車事件對整個中國高鐵發(fā)展的影響。
三年前的2015年11月29日,
第一架ARJ21飛機交付成都航空。之后一直保持龜速交付狀態(tài),讓人感覺有點心焦。
2016年整年才交付了1架,2017年交付了2架。
2018年終于開始提速,一年的時間交付了6架。
到2018年年底,成都航空已經培養(yǎng)了52名ARJ21的飛行員,54名航務人員、119名維修人員和76名乘務員,先后開通了成都到長沙、合肥、上饒、上海、溫州、舟山、濟南、哈爾濱等20個城市的航線,累計安全運行近8000小時、運送旅客近23萬人次。
在90座的支線客機ARJ21在不斷加速交付的同時,中國商飛的C919也在加速研制中。
C919是最大載客量達到190座的大飛機。
C919在2017年制造了2架,并且都在2017年完成了首飛。
進入2018年后,這2架飛機進入多次試飛狀態(tài),
其中2018年6月22日這天,這兩架飛機分別在西安閻良和上海兩地進行了試驗飛行。
2018年7月12日15時,C919大型客機102架機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歷經1小時46分的飛行降落在山東東營勝利機場,完成了動力裝置、燃油及惰化系統(tǒng)、電源系統(tǒng)、環(huán)控系統(tǒng)等地面試驗驗證和試飛科目。
在這2架飛機之外,中國商飛又制造了第3架C919飛機,
并且于2018年12月28日103號機在上海試飛成功,這架飛機在今年也將轉場到西安閻良進行顫振、空速校準、載荷、操穩(wěn)和性能等科目的試飛。
同時中國商飛還在制造另外三架C919飛機用于試飛,總共六架試飛飛機將在2019年繼續(xù)試飛工作。
我們從C919的試飛過程也可以看出,西安閻良是我國大飛機的主要試飛基地之一,和上海并列,這也顯示我國過去幾十年在軍用航空領域的投資和技術積累,大大的助力了我國商用飛機的研發(fā)。
2018年2月6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宣布2021年交付首架C919單通道客機,這個時間其實不會太久了,還有2年多點的時間。
在本文的前方,我們知道三星的顯示面板業(yè)務一年有300億美元左右的營收,
那么國際民航客機這個市場有多大呢?2017年僅僅是波音和空客加起來,營收就接近1700億美元,在支付了大量歐美工程師和工人的工資之后,其凈利潤加起來仍然超過110億美元。當然了波音和空客不只是民航客機,也有軍用業(yè)務。
總的來說,這個市場可以說相當龐大了,在順利拿下全球市場份額后,可以給我國工程師提供大量工程師崗位。
以2018年5月中國商飛發(fā)布的春季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為例,就招聘435個崗位共939人,其中春季校園招聘252個崗位581人、社會招聘183個崗位358人。
也就是說,即使在目前中國商飛收入有限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在春季招聘中就一次性提供接近1000個工程師和管理崗位,而隨著業(yè)務的發(fā)展,薪資水平也必將逐漸提高。
不只是C919進展順利,配套C919的國產航空發(fā)動機也進展順利。
2017年12月25日,大型客機發(fā)動機驗證機(CJ-1000AX)首臺整機在上海完成裝配,同時該發(fā)動機的核心機實現了100%設計轉速穩(wěn)定運轉,標志著我國首個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fā)動機整機驗證平臺已經建立.
CJ-1000AX由中國航發(fā)集團商發(fā)公司負責研制,直徑1.95米,長3.29米。其結構復雜、試制難度大,包含風扇/增壓級、核心機、低壓渦輪和附件傳動機匣裝置,由近35000個零組件組成。
其中核心機由高壓壓氣機、燃燒室和高壓渦輪及相關系統(tǒng)組成,實際工作的溫度、壓力、轉速極高,其技術復雜程度和難度代表著我國工業(yè)制造領域的最高水平。
中國航發(fā)集團商發(fā)公司采用“主制造商-供應商”研制模式,聯合24家單位參與試制工作,先后突破了鈦合金風扇葉片、鋁合金大型薄壁風扇包容機匣、3D打印燃燒室燃油噴嘴等多項試制關鍵技術,歷時18個月完成首臺整機試制、裝配。
2018年5月的工信部網站消息,
CJ-1000AX于3月30日在上海臨港總裝試車臺完成了全部調試工作。
5月CJ-1000AX首臺整機在上海點火成功,核心機轉速最高達到6600rpm。點火一次成功,初步驗證了各部件及相關系統(tǒng)的功能和匹配性,后續(xù)開展的是發(fā)動機整機初步性能摸底試驗。
從配套中國商飛的長江發(fā)動機可以看出,開始裝配是在2016年的6月左右,在2017年12月裝配完畢下線,2018年5月點火成功,現在在進行性能摸底測試。
我國的各項技術布局是全面的,而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以中國航發(fā)為例,這是個有8.4萬員工的大集團,專門從事各種發(fā)動機的研發(fā),
從中國航發(fā)的新聞可以看到,2018年9月12日,中國航發(fā)舉辦2018年新員工入職培訓。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曹建國為1800余名新入職員工講授入職第一課。
足可以看出,在一個領域實現了產業(yè)化,可以給整個社會創(chuàng)造多少就業(yè)機會,中國航發(fā)一家一年就可以提供1800多個工程師和管理崗位,后續(xù)如果順利的實現了商用發(fā)動機的大規(guī)模供貨,相信提供高薪資崗位的能力將會大大增強,中國航發(fā)的員工們也可以獲取薪酬上的收益。
第五個是制藥業(yè)的龍頭企業(yè)也保持快速發(fā)展,在向200億人民幣規(guī)模進軍
國內研發(fā)支出最高的醫(yī)藥企業(yè)恒瑞醫(yī)藥,2018年前三季度恒瑞醫(yī)藥實現營業(yè)收入124.6億元,同比增長2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25%
前三季度研發(fā)支出共計17.37億元,同比去年上漲39.68%,研發(fā)投入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再次提升,達13.94%。到了第三季度,恒瑞醫(yī)藥更是達到了單季研發(fā)支出7.41億元,
恒瑞醫(yī)藥的收入結構,也迅速的變成了抗腫瘤藥占比最大,超過了40%以上,其余為麻醉、造影劑等。
國內研發(fā)支出僅次于恒瑞醫(yī)藥的復星醫(yī)藥,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yè)收入人民幣181.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94億元,同比減少13.44%。
值得注意的是,復星醫(yī)藥研發(fā)費用不僅絕對金額逐年增加,而且研發(fā)費用占營業(yè)收入比例也逐年上升。2018年前三季度,研發(fā)費用高達11.14億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長59.13%,研發(fā)費用占營業(yè)收入比例達6.14%,比去年同期增加0.74個百分點。
2018年前三個季度的研發(fā)費用已經超過公司2017年全年的研發(fā)費用(10.27億元)。
接近60%的研發(fā)費用高速增長,主要是持續(xù)加大對生物類似藥、生物創(chuàng)新藥的研發(fā)投入等。
國內研發(fā)支出第三的上海醫(yī)藥公司,
2018年前三季度制藥業(yè)務實現銷售收入142.54億元,同比增長27.80%,
制藥業(yè)務貢獻利潤12.77億元,同比增長15.63%,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醫(yī)藥前三個季度的研發(fā)費用投入7.56億元,同比增長了50.31%;
國內制藥行業(yè),需要國家?guī)椭鷥艋袌霏h(huán)境,從國內制藥企業(yè)高的驚人的銷售費用就看得出來,恒瑞醫(yī)藥2017年銷售費用居然高達51.88億元,是研發(fā)費用的2.9倍。
而該公司2017年的總營業(yè)收入才138.36億元。更讓人覺得吃驚的是,恒瑞醫(yī)藥的銷售人員數量居然超過了公司員工數量的50%。
這也是國內制藥行業(yè)的常見問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這里不展開。、
總體來說,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2018年各國制造業(yè)大類中,1-11月增加值增長最快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增長了13.4%。
其他如果除開被鋼鐵,采礦等去產能行業(yè)帶動,而實現增加值高速增長的專用設備制造業(yè)以外,1-11月增加值增長最快的就是醫(yī)藥制造業(yè)了,增長了9.7%。
不過即使是醫(yī)藥制造業(yè),11月當月的增速也出現了下降,增加值增長僅為6.6%,顯示當前總體經濟環(huán)境確實不太好。
第六個是我國航天產業(yè)產業(yè)化推進加速
我國制造業(yè)里面有一個大類,叫做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yè),
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來,這里面船舶產業(yè)比較慘淡,鐵路運輸設備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隨著基建的逐漸完善,很難再有大幅的增長,看看中國中車的業(yè)績就知道了。
這里面最大的增長點就是航空航天產業(yè)。
而航空和航天產業(yè),除了本文前面介紹的ARJ21客機,大飛機研制之類的航空產業(yè)外,航天產業(yè)也是非常大的增長點。
其中以衛(wèi)星為核心的應用,是產業(yè)化的主要增加值來源。
2018年的中國航天,有兩件大事是值得記住的,
一個是中國民營航天企業(yè)“發(fā)射元年”
這一年中國的民營企業(yè)進行了5次火箭發(fā)射,星級榮耀、零壹空間和藍箭航天三家已經成了第一梯隊的領先者,三家都在2018年發(fā)射了火箭。
2018年4月5日,中國星際榮耀公司研發(fā)的固體驗證火箭“雙曲線一號S”在海南發(fā)射升空,該火箭長度為8.4米,進行了一次亞軌道飛行試驗,拉開了國內民營火箭發(fā)射的序幕。
2018年5月,零壹空間發(fā)射了OS-X“重慶兩江之星”探空火箭,該火箭長約9米,總重7200千克,全程大氣層內飛行,最大高度約38.742千米
之所以叫重慶兩江之星,是因為零壹空間的生產和總裝基地設置在重慶。
2018年9月5日,星際榮耀的亞軌道探空火箭“雙曲線1Z”發(fā)射成功,彈體長度9.5米,火箭最大飛行高度超過175千米
2018年9月7日,零壹空間研發(fā)的第二枚商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發(fā)射成功。
2018年10月27日,藍箭航天公司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南太湖號”升空,一級,二級和整流罩的分離都很順利,但是由于第三級出現異常,導致未能將攜帶的微小衛(wèi)星“未來號”送入軌道。
朱雀·南太湖號是三級運載火箭,全箭總長19米,設立起飛推力45噸。
這和前面星際榮耀和零壹空間發(fā)射的“重慶兩江之星”和“雙曲線一號”火箭都不一樣,
這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民營運載火箭發(fā)射,盡管發(fā)射失敗了,注意運載火箭和探空火箭的區(qū)別。
朱雀號19米的高度明顯比前面兩者八九米的高度高了很多,
前面兩者都是探空火箭,都只能在亞軌道飛行,亞軌道指在距地球大約20公里的航空軌道以上,但是又低于航天軌道(大約三四百公里)的高空,例如“重慶兩江之星”的最高飛行高度為38.8千米,“雙曲線1號S”最高飛行高度為108千米,而國際空間站的運行軌道在400千米左右。
探空火箭主要是用于測試驗證,真正要執(zhí)行任務,把衛(wèi)星送上天,還需要運載火箭,目前三巨頭都在推進運載火箭研發(fā)。
我國民營火箭發(fā)射,主要是顧及國家力量無法覆蓋的500公斤以下的微小衛(wèi)星發(fā)射,這將是一塊蓬勃發(fā)展的市場。目前國內資本也在涌入民營航天領域。
另外是微小衛(wèi)星的研發(fā),我國的天儀研究院主要研究通過微小衛(wèi)星,為國內外的科學家、科研院所和商業(yè)公司提供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服務,注意那個價格10萬元起,是不是很有誘惑力?
該公司在2016年11月10日首次實現了第一顆衛(wèi)星搭載火箭升空。
2017年該公司第二顆微小衛(wèi)星上天
2018年天儀研究院實現了衛(wèi)星的密集上天,
在上半年發(fā)射了兩顆衛(wèi)星之后,
2018年10月29日,天儀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四顆衛(wèi)星搭載長征二號丙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
2018年12月7日,天儀研究院的TY/DF-1等兩顆微小衛(wèi)星搭載長征二號丁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
成功的實現了10顆衛(wèi)星在軌道運行,同時天儀研究院具備了年產10顆衛(wèi)星的能力。
你可能好奇這些微小衛(wèi)星都是干嘛的?
例如瀟湘一號02星激光通信新技術驗證衛(wèi)星,由天儀研究院與商業(yè)航天領域創(chuàng)業(yè)公司深圳航星光網空間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制。該公司計劃未來利用數百顆衛(wèi)星在太空中建立激光通信網絡,為民航飛機提供高速的上網服務。本顆衛(wèi)星作為此計劃的首發(fā)技術驗證星,將進行一系列基礎性技術驗證。
再比如星河號TY1-03為新遙感技術衛(wèi)星,由天儀研究院與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制,這家成都的公司,想構建一個由192顆衛(wèi)星組成的覆蓋全球、分鐘級更新的地球影像數據網絡,簡單的說就是對地球拍攝影像資料,本顆衛(wèi)星是該星座的新型遙感技術首星,將進行一系列商業(yè)服務的探索。
實際上,還有一個我們都想不到的項目,在10月份升空的衛(wèi)星上面,實施了首次太空基因樣本運送公益項目,其基因容器攜帶《三體》作者劉慈欣、物理學家李淼等人的基因樣本在軌長期保存。以此驗證和宣傳地球物種保存?zhèn)浞菁夹g。
該公益項目由天儀研究院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無盡之門航天科技公司共同實施。
理論上,要是地球毀滅了,外星人會在地球上空的某顆衛(wèi)星上面發(fā)現大劉的基因,并且完成人類的復活,具體的說是大劉的復活?
除了天儀研究院,還有九天微星,該公司是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投資的企業(yè),從事微小衛(wèi)星創(chuàng)新應用、通信系統(tǒng)研發(fā)及星座組網核心技術研發(fā),他們計劃于2022年完成72顆物聯網衛(wèi)星星座的部署。這是該公司網站首頁的口號,頗有幾分年輕人的熱血。
2018年12月7日,九天微星公司“瓢蟲系列”7顆衛(wèi)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搭載長二丁火箭升空入軌。完成在軌測試后,“瓢蟲系列”將在野生動物保護、野外應急救援、車輛船舶監(jiān)測、物流追溯等領域,開展衛(wèi)星物聯網系統(tǒng)級驗證。
“瓢蟲”系列主星瓢蟲一號是百公斤級衛(wèi)星,其余6顆為重量在10公斤以內的納衛(wèi)星。,“瓢蟲”項目開發(fā)的大熊貓項圈,未來將用于采集野外大熊貓的位置、體溫、姿態(tài)、叫聲等生命體征數據,并通過衛(wèi)星定時傳輸。
“智慧車輪”物聯網終端則可以監(jiān)測胎壓、路況、油耗、駕駛行為等數據,通過衛(wèi)星回傳給管理中心。
當然了,最火爆的還是長光衛(wèi)星公司了,該公司由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等聯合成立,其發(fā)布的衛(wèi)星動態(tài)追蹤民航客機的視頻讓人驚艷。
2018年該公司的微博運營的不錯,該公司具備年產30顆衛(wèi)星的能力。
9月長光衛(wèi)星一次調用10顆衛(wèi)星對馬航MH370可疑殘骸地點進行拍攝。
同時官微還進行了一次抽獎,三名中獎者可以調用衛(wèi)星對地球上任意一個地點進行拍攝。
2018年我國航天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北斗導航系統(tǒng)完成全球組網。
北斗三號工程一年完成,為什么那么急著完成?背后的動機是什么?
2017年11月5日,我國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北斗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
2018年,我國陸續(xù)將18顆北斗三號工程組網衛(wèi)星送入太空,連同2017年發(fā)射的兩顆,總計20顆北斗三號衛(wèi)星。
北斗一號聚焦中國,北斗二號聚焦亞太,北斗三號實現全球組網,這是中國的3步走。
2018年12月27日下午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tǒng)完成建設,于今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這標志著北斗系統(tǒng)服務范圍由區(qū)域擴展為全球,北斗系統(tǒng)正式邁入全球時代。北斗開始提供全球服務,意味著在技術能力上北斗已經逐漸向GPS看齊,會促進相關的北斗導航芯片,北斗導航終端等產業(yè)化。
根據中國衛(wèi)星導航定位協會5月18日發(fā)布的《2018中國衛(wèi)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yè)發(fā)展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衛(wèi)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yè)總體產值達到2550億元,同比增長20.4%。
其中包括與衛(wèi)星導航技術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等在內的產業(yè)核心產值占比為35.4%,達到902億元,而北斗對產業(yè)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80%,北斗在電網,智慧城市,市政管道等物聯網領域都將有很廣闊的應用,這會和我國各大ICT企業(yè)在物聯網建設方面的努力相互配合。
國內有家公司叫做千尋位置,這是一家精準位置服務公司,提供高達動態(tài)厘米級和靜態(tài)毫米級的定位能力,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由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發(fā)起成立,
千尋位置基于北斗衛(wèi)星系統(tǒng)(兼容GPS、GLONASS、伽利略)基礎定位數據,利用遍及全國的超過2200個地基增強站及自主研發(fā)的定位算法,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大數據運算,為遍布全國的用戶提供精準定位及延展服務。
該公司由于有遍布全國的地基增強站,這是該公司的核心資產,
因此可以給汽車提供車道級的導航服務,同時針對自動駕駛可以提供厘米級的導航服務。
不只是汽車,共享單車,手機的精度都將大大提高,那么具體如何實現呢?
千尋位置目前在和高通等公司聯合開發(fā)芯片,將其位置導航功能和算法進行實現。
比如現在我們無論是百度地圖還是高德地圖等等,最后一百米的時候,目前導航是找不到你最終想去的地方,永遠是有誤差的,高精度導航可以解決最后一百米的問題。
再比如我們現在汽車倒車入庫,千尋位置通過汽車上的芯片,甚至可以實現汽車倒車入庫的精準位置檢測。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毫米級的精準位置導航,例如該公司提供的對高鐵線路和橋梁的位移檢測,采用千尋位置FindMM服務及北斗監(jiān)測傳感器組合,7x24小時采集毫米級監(jiān)測數據,水平精度:2mm±0.5ppm;垂直精度:4mm±0.5ppm
以上是2018年中國制造高端化的一些進展,實際上如果再繼續(xù)寫下去也可以。
總的來說,雖然2018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來總體形勢不太好,
但是我國各個產業(yè)的龍頭公司的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在民航客機,北斗全球導航,半導體材料(硅片),14nm工藝,智能手機全球份額,存儲器研發(fā),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無人機,半導體設備,半導體分立器件,被動元件,制藥業(yè),OLED面板等主要領域都在快速推進,可以說基本上包含了我國產業(yè)升級的主戰(zhàn)場。
目前的經濟減速,主要影響到的是非頭部企業(yè),
以我國今年受到市場影響最大的汽車產業(yè)為例,汽車產業(yè)是帶動今年制造業(yè)增加值增速下滑的最大“元兇”,銷量出現大幅的下滑,
但是讓人比較意外的是,上汽乘用車,吉利汽車,比亞迪三家自主品牌,和廣汽本田一起,2018年1-11月的銷量增速排在所有車企的前四位,總體上超過了外資車企的增速。
而那些非頭部的國產車企,則過的有點慘淡。
中國這幾年的經濟結構調整,對中小企業(yè)和小微企業(yè)為主的民營企業(yè),還有老百姓的負債影響比較大,但是在重點技術和產業(yè)升級龍頭企業(yè)方面,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很重視標桿企業(yè)的成長和關鍵技術的突破。
實際上如果仔細分析下我國高科技產業(yè)的財報和公告,會發(fā)現各種各樣來自政府的政策扶持,這個就不展開講。畢竟大家都明白,中國人未來生活的怎么樣,這些各個領域的明星企業(yè)才是關鍵。
當然了,即使是未來產業(yè)升級了,也是需要大量的中小企業(yè)和小微企業(yè),因為需要通過他們完成對明星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巨量的財富,通過提供服務和就業(yè)崗位的形式進行財富分配。
什么是財富分配,比如附近有家高科技工廠,工程師人人年薪50萬,如果你只能提供沙縣小吃這樣的場所,那么你只能讓餐飲業(yè)員工,從工程師們手里獲取每餐20元的財富。
但是如果你成功的提供了好吃又高檔的餐廳,能夠讓工程師們心甘情愿經常來聚餐,人均消費一兩百元也愿意,那么顯然餐飲業(yè)從業(yè)人員獲取的財富也會相應增加。
就算產業(yè)升級了,沒有優(yōu)質的供給,會導致到境外去尋求更好的服務和產品。
2019年我國的經濟政策調整,在力保明星企業(yè)和重點核心項目之外,
勢必會通過各種政策,減輕中小和小微民營企業(yè)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受到的沖擊和負擔。
對于負債提高快速的老百姓也會是如此,消費增速今年下降比較嚴重,
我們可以看到,龍頭企業(yè),大公司對環(huán)保,社保,上稅之類的并不怎么恐懼,因為他們本來規(guī)范性就好,
對龍頭企業(yè)沖擊最大的,就是整體市場需求的下滑,尤其是車市在下半年下滑越來越大,即使是吉利這樣的企業(yè),11月份當月乘用車的銷量增速也只有0.2%,遠遠低于1-11月的增速。
這跟老百姓的錢流向房地產太多導致負債上升有很大關系。
2019年要吸取教訓,并且做出相應的改變,確保先進產業(yè)升級不受影響。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